参加中华世纪坛演出想到的

标签:
老年生活参与有感 |
分类: 随心所想 |
9月13日我新加入的北京星月合唱团应邀参加“诗意中国——第八届中华世纪坛原创诗会”彩排,14日正式演出。
这是海淀区政府主办的一场演出,由于世纪坛地处海淀区,所以应该不费劲的就可以在世纪坛举办了。正好像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能够在国家唱歌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之间随意选择举办音乐演出一样。
“诗会”前面为什么非要加“原创”?似乎是近年来抄袭的太多。《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原创”的解释是这样的:最早创作,首创。唐朝的诗肯定是当时的首创,那时候好像也没有抄袭。现在不仅演出,就连博文也有许多加上了“原创”,转载、抄袭的甚嚣尘上呀!
能够在世纪坛演出,这就是北京的优势!其实这些合唱团绝非各个唱的顶呱呱,只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还有,就是并没有把所有的老北京人全都赶出城外,所以这些合唱团、舞蹈团……里面仍然以北京人为主,虽然也有外地老人,毕竟是极个别的。在这里您能听到京腔京韵、地道的北京话,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老年人合唱团总的来说水平不高,声音苍老、唱声发白,识谱能力弱,乐理知识少,记忆慢忘得快……。缺少资金的支持是关键,没有钱,请不来比较好的指挥和钢琴伴奏。各个部委的老干部局、老年大学都有固定的资金,可是,唱歌的好坏与官衔的大小没关系,绝非退休的司长就比处长唱得好,退休的部长就成了帕瓦罗蒂了。那些舌头都没有捋直了的官员恐怕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嗓音好听是爹妈给的,是天生的,和你原来是多大的官一点关系都没有。嗓音是遗传的。
当然,北京也有一些唱的很好的老年业余合唱团,比如北京经典合唱团、北京金秋合唱团,北京童心合唱团等等,等等。这些团员大多是专业合唱团退休的人员,或从小在少年广播合唱团唱大的,受到过良好的、专业的或半专业的训练,有比较好的文化基础,退休前的工作多为机关干部或是教师、记者、专家、医生、律师等知识分子。
盼望着国家机关的老干部局、老年大学能够向社会开放,洒些雨露给平民,或者更多的吸引社会上那些喜欢唱歌、跳舞、摄影、书法的老年人参加进来,增进社会的和谐度。让更多的老年人退休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