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2015-05-20 13:34:53)
标签:

历史

保护

文化

郊野

旅游

分类: 锦绣河山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失去往日光辉的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残兵败将守古桥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头一次看见这样的狮子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复制的也栩栩如生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桥洞上的镇水兽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桥栏板上的锔子年代也很久远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中部的栏板上的两只宝瓶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其余的栏板上只有一只宝瓶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疏浚河道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消灭垃圾,就地取土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废土装筐到底能保持多久?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真的就这么干了!
拜访张家湾通运桥

 

通运桥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古城楼的南门外,因横跨在萧太后河上,民间俗称萧太后桥。此桥建于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原为木桥,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改建成石桥,明神宗赐名“通运”。1851年(清咸丰元年)重修。明清时城内商号林立,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历史上很长时间里站在桥上凭栏望,桥北城楼肆市人来人往,桥南人家烟火袅袅升腾。今天通运桥已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萧太后河的得名,是因当时辽萧太后主持开挖此河而得名,开挖此河道始于公元988年(辽统和六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桥北道旁立有一通汉白玉石碑,记载建桥及赐名经过,以志纪念。现在字迹已经十分模糊,很难辨认了。与通运桥同时完工的,还有一座河神庙,位于张家湾城南门,正好与通运桥相倚,神宗皇帝顺便赏了它个名字叫福德寺,庙中住持为此特立汉白玉石碑一通在庙门口大道旁,记刻此事于其上。一时间,石桥傍小庙,双碑夹大道,古河绕城墙,车中闻船号,构成了极具张家湾特色的景观。通运桥的建成,进一步加强了张家湾的军事、经济及战略地位。今天在福德寺的位置上已经盖起了楼房,变身为张家湾小学了。

通运桥南北走向,全长43.5米,宽10米,为3孔石券洞结构,中券宽9米,两侧券洞宽7米,券洞两侧上方雕有镇水兽,券洞壁上还镶嵌碑记1块,可惜现在无法到桥下目睹。桥上两侧各有望柱18根,柱头有石狮,神态各异,活灵活现,有如卢沟桥的石狮子。现存的古老石狮几乎个个残损,有的甚至整个全无,只剩下小半只腿了,倒是后来复制的个个栩栩如生,也不知道有没有根据,是不是原来的样子;柱间镶置浮雕宝瓶石栏板,共计19块,用长方块花岗岩横砌金刚墙,瓶纹彼此有别,正中的那块栏板上刻有两只浮雕宝瓶,其余的都只有一只。桥面铺着巨石。石面坑洼不平,中间明显看出两道沟痕,并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坑与沟是车马经年累月磨出的印迹,光滑的石面说明石质的坚硬。石板尚且如此,木制如何承受?最初的木桥或仓促、或缺少银两,或没想到往来车马那么多。但是,桥因城的重要作用而显现。张家湾在通州南,京杭大运河的北端正在此处。南方的粮食、木材等重要物资,以及各地的官人商旅,都要从这里下船,陆路进入京城。众人踩踏,木桥已身不自保。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 ,明神宗敕建石桥,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告竣,赐名“通运桥”,始有其名。桥面上石板深深的沟痕最能说明曾经承载过多少重负,今天虽然早已经退出了负重的使命,但作为历史的见证依然矗立在萧太后河上。河岸上还树立着一块牌子,写着“禁止下河捕鱼游泳”,我想面对又脏又臭的河水,请,都不会有人愿意下去,不必“禁止”了吧?

萋萋野草长满了桥面石板缝间的泥土,桥结构仍然完整。据说桥东还有万历年间神宗皇帝赐名“宝德”一座庙宇,我没找着也没看见。桥北端原立有螭首方字碑两通,等高同制,汉白玉雕,两面浮雕二龙戏珠纹。桥西石碑内刻篆书两行:“通运桥碑文”,碑首题“敕建通运桥碑记”,碑身阳刻楷书铭文;桥东石碑内纵刻篆书三行“敕建通州桥福德庙碑记”,碑身纵刻小楷铭文,两碑记述捐资改建石桥与建庙镇桥之事。这些早已荡然无存,只是从文字记载上得知而已。

2002年北京市文物局出资重修通运桥。据当地居民反映,2014年底政府又出资修复萧太后河,不过这种方法让群众不放心:用细铁丝编成一个个方形大筐,外面套一排钢筋架子,里面放入一个绿色无纺布口袋,就地装土。码放在疏浚的河道两侧。大家说,无纺布的口袋用不了多久就会烂掉,细铁丝也用不了多久,那时土就会随着河水的冲刷进到河内。这个活儿不就白干了吗?群众的担忧恐怕不是杞人忧天,负责疏浚的部门应该面对公众有一个说法才好。我也有同样的担心,这到底是要疏还是要堵?不知道我的担心有没有道理?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北运河航运业无疾而终,曾盛兴几百年的张家湾衰落了。现今的萧太后运粮河已经变成北京的排污河之一。河水虽脏臭,但通运桥却完好,过桥行人几乎没有,几百米外的柏油马路取代了它。张家湾的辉煌,已随流水逝去,逐渐被人遗忘,只有这些残存的古迹,依然一年又一年,默默地守在古镇旁,成为那段历史无言的见证人。

 

乘车路线:从地铁八通线终点土桥站出来,乘坐通州“通14”,“通26”等公交车,均可到达张家湾村。从四惠交通枢纽乘322路公交汽车到新华大街下车,往回走100多米,在高架桥下换乘801路公交汽车到张家湾下车。若从大北窑(国贸桥)出发,可乘坐806路公交车,直达张家湾村。过马路往回走十几步就看见村口的蓝色大牌子了“张家湾镇村”,进去走50米是一个岔路口,走左手的小路即到。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电脑版的请转发或“喜欢”,手机版的请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更欢迎您点击手机蓝色小字“阅读原文”,这样您就可以进入我的博客,里面有很多篇有图有文的内容可以供您欣赏。

您的转发和分享,对我很重要。谢谢您的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