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曹全全《道西游》第三十篇 号山逢怪
(2017-08-14 10:16:51)
标签:
国学教育经典文化 |
分类: 道西游 |
好,朋友们,我们继续西游记第三十难,号山逢怪。话说在上一难当中,师徒一行找到了智慧,并与智慧做了相互对峙。师徒离开乌鸡国一路西行,半月之余,正值秋尽冬初。忽见一座山摩天碍日,山凹里有一朵红云,聚一团火气,悟空叫声妖怪来矣,那妖怪摇身变做一个七岁玩童。
没错,这个七岁孩童,就是电视剧里大家熟悉的红孩儿。只见他赤条条身上无衣,被麻绳捆了手足吊在树梢喊“救人!救人!”唐僧听喊救人,就叫悟空去救下来背着。红孩儿做法在悟空背上化作千斤重。孙悟空笑道:“我儿你弄法压我老爷哩!”红孩闻言元神出壳,伫立在九霄云里。悟空越背越重,反身抓过来摔在旁边的石头上,将尸骸掼得像个肉饼。对于这段故事,看过西游记电视剧的朋友都记得很清楚。那么,对应道德经这一章,它有什么联系,咱们来看一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我们先看一下书本的解释。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好,那么我们去看对应西游记这一难,先结合上一难,中间有什么样一个联系。我们回想下,平顶山逢魔,过了金钱关;乌鸡国救主,找回了智慧;找回智慧,就是找到以前的自己,信心就会回来。可是,心回来时的候,就像红孩儿一样,火急火燎的。可能有人就会选择夸耀、骄傲或者逞强。
那么我们看,当我们找回以前自己的时候,因为它毕竟已经有所实力了,其实就像这章讲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我们要有一种稳的状态,不能急的状态。
找到以后,我们会发现,心,又累起来了。明明已经放下了,现在又找回来了,心又累起来了。就像这个红孩儿为孙悟空作法是一样的,压在心上千斤重,孙悟空又叫心猿,所以说,“心”又把他摔了下去。这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即使找回来了,也要和现在的“心”融合。
怎样做才能融合?就像这章讲的,“善有果而已”,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我们为什么要去找以前的智慧,因为我们要把当成台阶,让我们更好的前行;或者把它当作靠山,让我们有更好的安全感。像道德经讲的,“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于用兵的人,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胜。
同样的,我们也是如此,也许你的过去,你的成绩你的成就,是很多人都没有达到的,这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不矜持、不骄傲。“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那么在这期间,毕竟是找回来了,和心的一场搏斗,也就是和孙悟空的搏斗,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一种搏斗呢?他们中间会发生怎么样的一种冲突,以及到了后来又是怎样才去了结的呢?敬请期待下一难。这一难就到这里。
道德经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