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曹全全《道西游》第二十九篇 被魔化身
(2017-08-12 09:59:29)
标签:
国学经典教育文化 |
分类: 道西游 |
上一难,乌鸡国王托梦,唐僧根据梦的指引,师徒几人在井底水晶宫把国王的尸身背上来,悟空去离恨天兜率宫找太上老君要了颗“还魂丹”,把国王救了回来。随后,师徒一行离开宝林寺,到皇宫换官文。
到皇宫后,揭露了假皇帝,假皇帝逃跑不得,变作假唐僧跟真唐僧站一起,真假唐僧难辨。用了各种方法,请来几十位神仙暗中相助,险象环生,也分不出来。最后通过念紧箍咒分出来,正要降妖,文殊菩萨过来阻挡,原来假国王,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事情是这样的,此前文殊化作凡僧向乌鸡国王化斋,国王被文殊几句言语相难,一气之下,把文殊捆绑丢河里浸泡了三日三夜,因此得了井下浸泡三年之果。还是那句话,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看一下对应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先看下书本上的译文。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这是常见的字面解释,妖怪当时就是二十九章一个状态,“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不是他的天下,强取不得。即便是得到了这个位置,还是会失去。“为者败之,执着失之”。
我们再看乌鸡国国王,他把来化缘的文书菩萨,抛下河浸泡三日,后来才有他三年井下浸泡之果,也对应西游记上讲的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果报。一种因果的一个关系。因果关系,可以用一个词简单理解,小学就学过,因为什么什么事儿,所以怎么怎么样。这就是因果。
无论是这狮子还是说那真国王,对应道德经这一章,先看那个真国王,我们可以试想,他之前对文殊菩萨是这样的态度,对其他人事物,他的臣民,多半也是相应的状态,就是道德经讲的强力把持天下,一定失去天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同样的,看这个狮子,本来就不属于你的地方,你强力把持,最后也一定会失去天下。
所以,不妄为的状态就很关键了,“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我们要做到,“去甚、去奢、去泰”,把性格脾气中棱角修掉,修到圆融的状态。
看过西游记的原著的朋友都知道,青毛狮子的确当了三年国王,可是他并没有祸害后宫,没有碰过后宫,也没有祸国殃民。这里我们再来剖析一下,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萨的狮子,它代表的也是一种智慧。
我们思考一下智慧。世间人都追求一种智慧,这种世间的智慧,多了以后,就像第十八章讲过的,智慧出有大伪。大伪是什么状态?我们可以这么去想,很多当得到了智慧,总会拿这个智慧说别人怎么怎么不对,好像别人很无知的状态。试想,你在家庭里、在社会中,如果一直是这种状态,亲朋好友就会逐渐离你远远。那样的智慧,就像这一难告诉你的,它属于被魔化身的状态。智慧呢,擅用的话,是文殊菩萨智慧的象征;不擅用的话,属于被魔化身的状态。
如果我们用智慧,可以帮助到更多人,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如果我们用智慧,去批评更多的人,也许我们失去的会更多。
那么,如果我们有相应的智慧,什么时候可以去说教别人?当别人向你请教的时候。他想让你告诉他怎麼做,他想你去给他讲一些道理,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智慧跟别人讲。当别人不需要时候,没有必要说这些。
我们曾经的那些无谓的说教,可以理解为是被魔化身的状态。现在回想,以前你说教的那些人,也许他现在生活的会更好,可是呢,他离我们已经远去了,并未心存感恩。其实可以去想,他的成功,跟你说教是有一些关系,但根本上,是因为他找到心中的目标。
了解了说教的时机后,下一步,我们的说教如何教人信服,那就是,要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像道德经讲的“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就是我们要去除自己那些极端的想法和措施。
好,通过这一章的分享,我们一起,去除自己身上以前的一些缺点,认可自己以前的一些事情,接受过去的自己,然后做好分析,为了现在为了未来,更好的进步和成长。这一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