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全讲道德经【第1讲】《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四)

标签:
国学教育经典文化 |
分类: 曹全全讲道德经 |
开经偈
阴阳五行精气神
博古通今天地人
周公吐哺善若水
慈航济世度众生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你说我想去发明什么东西?这个是天方夜谭。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看见老师,你之所以发这个心,孩子之所以走路是因为看见了父母能走路,还能做那么多事,他能看见亲自感受到了,他才能在这一年之内去完成。做发明,你都没有感受到,你怎么能一年去完成呢?不一定。
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任何都可以是名师。哪怕这个人穿衣服非常得体,这也是老师。你看这人衣服得体,你跟他在一起一年时间,你的衣服也会得体。很多人觉得自己穿的衣服不得体,其实在得体人眼里看来你也很得体。都是自己不认可自己的状态。
人是一个非常美妙的生活过程,无时无刻不在进步,当你想去进步的时候,你其实就在最低点了,每一步,都在往上走,大器晚成。
也就是说,这个大器晚成,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都可以,关键是最开始自己想多长时间。
一般人会想什么,会想回归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往上走真的很累,我们想想去爬山,爬上去,累不累,肯定累,无论多好体力,都会累。特别累的时候,哎呀,风景真好,可是一旦那个劲儿泄了之后,会想哪里真好,家真好。
大音希声,大音就好比你已经很成功了,很大了,就像太极的太那个大字,很大了。在外面,声音没有了,想的更多的是家里的事情,如果成家的话。
大象无形。进步到一定时候,你外面已经有了“太”字里那个“大”了,回去再把那个“小”做好,怎么把“小”做好呢?在父母面前你就是子女,在子女你面前就是父母;在领导面前你就是员工,在员工面前你就是领导;在学生面前就是老师,在老师面前就是学生。把当下去做好,这是开悟的第一个状态。
把这个做好之后,人就会没有任何恐惧。把本职的事做好就可以了。怎么就把本职的事情做好呢?精益求精。能把员工做好,就能把领导做好。就能把能把子女做好,也能把父母做好。因为这是中国的传承。
最后呢,道隐无名。道隐无名的状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真的已经悟出来了自己生活的这个经。为什么很多叫经典经典,我们可以这样想,经,就是一个经络的过程,这个经通了,我们可以想一下身体有一个经,叫道德经的。为什么说有的人读了道德经可以去连通什么什么呢?就是那个经通了,才能去做连通。那时候会发现一个新的境界。咱们在座的同学可以通过道德经达到一个开悟,见道合道的一个过程,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老师有个学生把整个易经爻辞全都背下来了。四十多岁,用了半年时间背下来的。出去别人问哪个卦哪个爻辞,都特别熟。人家问学多少年了,他说学三十年也有人信。这就是一种外象。外象会本能地让别人心生敬仰。当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老师,那个时候他不行就也行了。这个学生现在已经很精湛了。所以外界的认同很关键,外界认同是形成自己内在认同的一个标准。因为我们学习,是要付出实践的。当我们通过道德经提升了一点智慧,那么这个智慧我们就要马上去试一下,又出来一个,再去试,再去试,试三次以后,就不用试了。
那你说我怎么试呢?我们需要一个载体,先以身体为载体。我们学任何东西都先为了自己的身体,为了开智慧,智慧也在身体里。可以这样理解,智慧是为了丰富大脑,大脑它也在身体里。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人肺不好,那是身体有病;肝不好,是身体有病,它都是一个整体。你要单独去处理,那就麻烦了。它是个整体,不管哪里有问题,都是身体有问题。
(第一讲结束)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一次课第一讲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27日
地点:天津大光明桥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