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1讲】《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三)

(2017-03-31 11:11:34)
标签:

国学

教育

经典

文化

分类: 曹全全讲道德经
 开经偈
阴阳五行精气神
博古通今天地人
周公吐哺善若水
   慈航济世度众生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节课我们讲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这三步完成之后,会怎样?还从孩子来讲,他会走路了,他最直接的会想去做什么?他会想拿东西,或者想给周围的人展示他会走路。这时大人会说什么?哎呀,走的真好!你越说他走得好,他就走得越好。所以鼓励很关键。也就是说,当这个人,一旦有成功的地方,你要发自真心地鼓励他,而不是虚情假意的,他是有感觉的。我们夸孩子走的好,说开始一步一步不稳,后来一步一步越来越稳,夸的是很具体的。所以当你说别人怎么进步的时候,一定要真心的发现他到底是哪里进步了。
    展示的时候,当能够给别人一种震撼的时候,他其实就完成了第四步,上德若谷。如果我们把德当成一种能力的时候,就是说当他的“德”到这儿的时候,他就可以走路了。
    接着看“广德若不足”。这是什么意思呢?他只能在家这个小范围来做,一旦出去,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时候,走几步会累了了。为什么走几步会累,因为看不见目标。就像我们操练,早上起来跑步,没有目标的时候,也许体能很好,能跑1万米,体能差些也许1000米就累了。这时候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能跑1000米的,定个1500米的目标。后五百米怎么都能坚持下来,因为脑子里会有一个概念,我已经跑了1000米了,500米听听音乐就过去了。可是一个能跑1万米的人,你不告诉他们目标,跑个五六千他就累了。如果他有个目标是15000米。他也可以跑下去。所以目标非常的关键,阶段性的目标怎么设呢?只比你当下的能力高出一点就好。《道德经》讲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出一点点,也就上去了。
    “上德若谷”,如果在小范围内可以做一个展示了,但是在大范围呢,就感觉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在小范围内,大家都可以听你的,到了大范围,怎样让大家还听呢,就要去重新去修行了。等到了大范围内也能做到的时候,就发现,我自己是真的有真东西了,我开始认可我自己了。
    这时候就会非常非常小心的去保护它。有些技术型的人会以技术的方式去公司入股。他会怕别人把技术拿走之后就不需要他了,当他技术可以入股的时候,他就达到了广德若不足的这个状态了。可以通过技术大范围地帮助别人了。这时候他怕什么,他怕“建德若偷”。
    我们现在“以人为本”来理解。他已经可以建立一种东西,你想想,他可以去成功,他就能够教给别人去成功,任何一项技术都是可以复制的,没有不能复制的,不能复制的就出不来,可是他害怕别人偷走。所以很多人要把东西藏在心里,这也是一种人之常情。
    我们都要去理解,理解每个阶段的人的一种存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就像一个班里肯定会有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就要去感激学习不好的学生,是他衬托你学习好。同样的,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得感激学习好的学生。我都已经不好了,我还能怎么不好,所以往后的路都是进步,比学习好的还轻松。看自己怎么去理解。走一步,就进步一步,走一步,就进步一步,进步得更快。
    再往后看“质真若渝”。若渝是个什么状态?我们还按刚才的例子去想,一个做技术的人员,他来到了这个公司,他防着防着,可是防得住吗?肯定防不住。人都是对等的,他但凡有防着的心,对方就会有觊觎他的心。这时候他就会想,算了,我换一家公司吧,你想要,我给你吧,很多人都会是这样一个想法。
    我们继续看“大白若辱”,这时候你给他了,可能他还会说你,说你的技术有很多的漏洞,说的一文不值,让你走了。走了之后你生气吗?这完全是看自己的心了。
    孩子们做得特别好,他解不出来题,别的孩子教他之后呢,他就会非常的感谢。他不会再去说你看你这不行。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长大以后感到不快乐。是因为失去了原始的初心。
    大白若辱之后,后面就是“大方无隅”。看这张纸,这张是还是有棱角的,但凡到了别人说你也不生气,这个就到了“超脱”的状态。还在世间的话,生老病死,七情六欲是必然存在的。这个方,若无隅,它就是个圆,怎么能是一个圆呢?当他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就是这个人,他为什么会窃取我的知识?而我为什么又心甘情愿的给他?当他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到下一个,就不会再去窃取。就是一个圆。如果你到了下一个,你去想我得好好防住了,不能再给了,你放心,到下一个你还是防不住,还是给出去。
    之前有两个学员跟老师讲过,曹老师,我做什么事被骗了,心里很难受。老师说不想它。然后又一次又找老师来说,又被骗了。老师都没问他要做什么,就跟他说“你这样想,他是骗子对吧,骗你了对吧,他骗了你,骗完之后就离开了,他不敢和你见面了吧?他走了,你就这样想,骗子走了。骗子就真的走了。”他后来发现,真的就没有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因为他之前想的是“又被骗了,又被骗了”,就还得被骗,这是吸引力法则。他想骗子走了,那就真走了,完全就是吸引力法则。你想它走了就是走了,你想又被骗了,就又被骗了。
    大方无隅之后,就明白各种道理。我给出去,我就知道我能得什么。这个得,不仅是金钱,包括精神,都能有的放矢地去得到,那时候就叫大器晚成。
   (第一次课第一讲,未完待续)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一次课第一讲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27日
地点:天津大光明桥畔
曹全全
世界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特级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二季捕风捉影挑战者
国际青少儿脑力锦标赛道德监督委员、终身形象代言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武术第八代传人
中国国学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分会会长
曾仕强老师良心读书会天津分会副会长
《用高效记忆法记英语单词》作者
《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论语》、《大学》、《孟子》、《金口决》、《紫微斗数》、《药师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等诵近万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