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双减”工作亮点
(2022-12-24 20:26:50)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双减”工作亮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双减”工作的文件精神,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依据,按照市、区教育局的相关文件要求,武陵一小开展“双减”行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精细化管理课后服务,科技赋能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评价方式多样化,让“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作业设计有梯度:
1.
2.
3.“三类”作业丰富有趣:智慧作业因材施教,个性化推送;花样作业多学科融合,体验中激发潜能;开放作业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成长需求。
4.“双减”微视频《我的作业“超酷”》经过层层评选,被教育部新闻办选中在全国推广。
课后服务有温度:
推行“1+X”课后服务模式。
1.“1”以作业辅导、辅差和答疑为主要方式,实现师生教情学情精准对接。
2.“X”指多元的校本课程。实施自主选课、弹性离校,周一至周五全覆盖,满足家长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多重滋养,“无人车无人机、陶艺、模拟法庭、3D打印、机器人、版画、扎染、沙画等多个社团、让孩子们既能“玩”好,也能“学”好。
3.素养课程:在课后服务中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素养课程,培养学生音乐、美术、劳动、体育、剪纸、陶艺等方面的素养。截至2021年12月,学校素养课程培养特长学生500多名,对外展演30余次。
教学教研有深度:
1.学科专业建设实行“学科教研”与“年级教研”双轨制。“学科教研”以CEO负责组织,开展“主题式”问题研究,每周进行“学科教学沙龙”,至2022年3月,学科沙龙已经举办141次。“年级教研”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进行网络集体备课,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新形态。
2.组建智慧教育研修共同体,利用AI技术开展数据化精准教研活动,对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记录。每堂课结束后自动生成课堂报告,教师将自己上课的课例数据与教学常模进行对比,开展教学行为横向对比和深入点评,帮助教师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3.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借助“AI未来教室”、精品录播教室、多功能报告厅、校园电视台等,为实现“三个课堂”搭建信息化应用场景,以科技引领学生与教师全方位发展。将名师课堂和专家点评进行线上直播,发挥名师名课的规模示范效应,2021年4月15日,学校直播常德市小学语文不同课型下的阅读教学暨评课比赛活动,线上观摩人数达50多万;将名师名课上传至智慧课堂点播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教师可随时随地重复观看名师课堂。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智慧平台上传名师名课100余堂,点播10万余次。2021年与石门县子良镇中心小学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多次与常德市小学校长谢英工作坊坊员学校开展“空中课堂”活动。
评价方式有弧度: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