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2022-12-24 20:21:16)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

摘要: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一所看得见的“未来学校”,一所课程、空间、学习方式打通的未来学校。信息化设备投入5千万,建设智慧校园。发展“互联网+教育”,应用“未来课堂”软件,将平板进课堂,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后台系统实时反馈,以学定教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辅导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让师生的教与学更为高效。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教育信息化中变革。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三五”规划》和《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是重点任务之一。

武陵区第一小学位于常德市中心城区,总投资近3亿,其中信息化投资5千万。目前,武陵一小是“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项目试点学校”、“湖南省创客教育示范基地学校”、“深圳大学智能无人车创客教育实践基地”、“湖南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智慧校园,形成一个中心(智慧云中心)、两类环境(数字校园和学习型智慧社区)、三个内容库(学习资源库、开放课程库和管理信息库)、四种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等技术)、五类用户(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六种业务(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服务)的智慧教育体系。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简介

(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

为确保稳定、高速的校园网络环境,学校校园网络主打弹性架构,从有线基础网络、无线网络到机房数据中心,从不同层面对资源做到池化,保障IT硬件架构的先进性。信息化硬件设施在物理空间上覆盖全校园,包括校门口、教室、办公室、操场等全场景。

  (二)校园数字化应用环境

学校共有44间“AI未来教室”,其中两间精品录播教室,同时配备了120

台学生平板。“AI未来教室”包括了AI智能录播及行为识别系统和“未来课堂”教学平台。AI智能录播及行为识别系统帮助老师轻松录制课件,具备集中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对学校多间录播教室进行集中管控,实现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签到,支持行为分析。“未来课堂”是一个高度整合教与学流程的平台;从课前微课学习的产出,课中教学课件的高度互动与课堂行为数据的及时生成到课后教学数据的精细采集,精确分析、精准推送等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以教学行为为核心,跨越单一平台,实现软硬件设备的高度整合及综合应用,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教学发展提供一体化的支持,辅以高端的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中国式“翻转课堂”。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学校配备了多功能计算机室,集语音教学功能、协作互动功能、系统保护功能、系统部署和语言训练等功能于一身。学校还拥有多间领先水平的智能化、网络化功能室,如智慧少先队室、智慧党建室、数字书法教室、智慧国学教室、数字音乐教室等多间智慧功能室,以科技引领学生全方位发展。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整体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校教师的平均年龄40左右以前习惯使用PPT教学,怎样才能转变们的观念,认可并掌握“未来课堂”平板互动教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呢?这是燃眉之急。只有教师认同理念并内化于心才能更好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二)实现技术辅助教学效益最大化

   再高端的信息技术,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使用“未来课堂”教学,学生使用平板,都服务于“学生学”这一使命。那么如何让“未来课堂”技术软件促进教学,形成具有交互性、多元性、个性化的智慧课堂呢?我们努力与探索的方向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多途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1.大学教授进校园

近两年,先后有深圳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台湾地区、加拿大等中外教授,走进武陵一小授课、讲座,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未来课堂软件开发公司每期派技术人员来校进行全员培训。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2. 教师分批跟岗学

学校将行政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学科教师分批次往北京、深圳、重庆、上海等地培训,尤其是重庆树人景瑞小学,每期派教师跟岗学习。

3.技能大赛促水平

每学期举行“未来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教师的参与率100%,15项基本技能全过关(含50岁以上的老鼓励掌握多项技能获得第一名的万立亚老师,在指定的时间内展示了32项技能,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高超的信息技术水平。

4.青老互助共提升

青年教师信息技术操作上手快教师有点吃力。学校进行青老互助配对:一位青年教师带一位年的教师。这样,在教学上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在技术上青年教师可以教年的教师有效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

(二)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1.合作备课共研究

每期初,语数英三科分单元集体合作备课。每组有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科老师,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探讨课堂中的哪些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更有效?怎样在课堂中实现“未来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怎样根据后台系统实时反馈的学情,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这些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研讨中得到解决,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也一步步融合。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2. 技术应用入评价

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听评课评价指标,要求教师运用未来课堂辅助教学,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3. “未来课堂”常态化

开展系列“未来课堂”教学活动,如未来课堂教学展示、家长开放日、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未来课堂课件评比等,并在平时的课堂巡查中重点督查未来课堂软件的运用,将未来课堂常态化。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4. 教学竞赛促融合

定期举办以未来课堂为依托的“美创杯”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以赛促成长,以赛促融合,并邀请武陵区教研员为青年教师做赛后点评。第二届“美创杯”素养大赛上,席校长高度肯定了黄爱琳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是一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课,未来课堂的应用,巧妙的打破了常规课件预先设计和现场课堂生成差异的尴尬,并利用未来课堂的优势,直观地再现学生思维,实现了真正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五、成果与创新

(一)成果成效

1.学生喜欢

平板互动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及时接受学习信息和反馈学习效果,有助于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课外,学生能够从云平台下载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做到及时巩固复习、查漏补缺。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方式多样,学生更感兴趣,有利开发学生思维,形成了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的学习生态。同时,学生使用平板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教师高效

“未来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能够马上掌握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有针对性地对错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及时查漏补缺。教师备课上传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备课有效,打开备课思路。利用未来课堂软件制作微课更简捷,为教师减负。实现同步录播,利于教师回头看,反思提高。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3.家长惊喜

“未来课堂”家长开放日中,家长看到学习活动不再是传统单向的讲述教学,而是转变为有趣的师生互动学习模式。学生有了多样的探索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更浓。

4.专家认可

学校多次举办“未来课堂”教学展示,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评价说,未来课堂通过强大的系统化网络化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了教育资源,让学生释放了最大的潜能。 

(二)创新之处

1.巧借平板学习翻转“未来课堂”

学校自2017年把平板教学引进课堂,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启“未来课堂”时代。“未来课堂”平板互动教学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教师根据后台系统实时反馈的学情,以学定教,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辅导。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堂互动模式让师生的教与学更为高效。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2.依托思维训练开发“未来大脑”

为了让学生获得持续成长的能力,我们在平板教学中引入思维训练,通过眼脑机制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手指操等寓教于乐的游戏,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获得较大提升,为学科学习和创客打下较好的思维基础。  

巧借“技术”力量,玩转“未来”课堂     

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变革原有的教育模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使学校成为一个汇聚思想与创意的场所。

近两年,15位教师运用“未来课堂”平板互动教学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因其软件辅助教学,课堂互动性、趣味性、生成性增强,吸引了众多同行的眼球。唐捷老师执教的《故宫博物院》获全国优质课,杨红老师执教的《声音的奥秘》获全国二等奖,赢得了广泛赞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