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文:《觉悟论》之十三(孟勇)【原创】
(2023-09-30 20:51:22)分类: 我的哲文 |
除了上述这两种“价值观”以外,还有一种直接被社会塑造出来的价值观,就是人在进入社会后,在摸爬滚打的艰难生存过程中,被社会自行培养出来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我称之为“制度价值观”或者“种族价值观”。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如生存在丛林社会里的种族就会培养出“丛林价值观”-----习惯于用“成王败寇”的阴谋论看世界;生存在监狱国家的种族就会培养出“囚徒价值观”-----习惯于个人的一切行为和命运都被政府管理和掌控。价值观和道德一样,都是体现在个人身上的集体观念,其本质就是种族对于文明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中国西北一带曾经有民谣:“好皇上,坏皇上,总得有个皇上,没皇上这个世上它就乱汪汪”------过去人类都认为国家必须要有一个皇帝或者国王,否则就不成为一个国家,直到几百年前从英国乘船来到北美大陆的一批清教徒,开始渐渐觉醒:觉得国家没有国王也能成立,老百姓在没有国王的国家里也能过日子,自从这些人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没有国王的国家后,现在世界各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种族发自内心地不再这样认为了。对于一个专制文化悠久的古代奴隶种族而言,在向现代文明的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既是压在该种族身上难以承受的巨大的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是复辟者和守旧派用来倒行逆施的最强大的社会武器。总之,一个古代种族如果不能彻底否定一直在精神上奴役和戕害他们的古代文化(旧文化),坚决抛弃这个历史包袱,全心全意学习和拥抱现代文明,建立起符合自己民族心理习惯的现代文化(新文化),仅靠自己瞎折腾是永远也不可能迈进现代文明的门槛的。
所以,人类文明的进步本质上就是价值观的进步。而无论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和种族价值观),只要价值观一旦形成(尤其是在人的青少年阶段形成),就终生都难以抹去,会影响和决定一生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是极难消除和重新树立的。所以,人类文明整体进步的实际脚步,是非常艰难和缓慢的,即:当近代和现代文明陆续在地球上出现后,科技和生产力发展速度可以是“一日千里”,但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依然停留在古代,国家的文明等级依然停留在古代。观念不改变或者不进步,所谓的“正义战胜邪恶”都是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比如中国的文明史自秦制建立以后,两千多年来不但从来没有因为历朝历代或大或小连绵不绝的流民暴动而有丝毫进步,反而对中国“家天下”的国家奴隶制不断地起到加强、巩固和完善的作用。文明的前进和推动取决于精英的觉悟,但文明的确立和巩固取决于大众的觉悟。大众又总是愚昧的,而只要大众是愚昧的,就为专制的建立、循环和复辟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就为被本族的野心家们夺权和称帝提供了欺骗和利用的可能性------大众愚昧就是人类文明进展艰难缓慢的根本原因,因为国家不管是由什么素质的精英统治,使政权得以产生的军队总是要由大众来服役的,因而最终是由种族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