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康路上,因病致贫之痛(报告文学)/李琭璐
(2021-01-24 10:11:47)
标签:
转载 |
这是一篇令人肝肠寸断的文字,病痛尤其是重症夺去了多少人的健康和生命权利?剥夺了多少家庭追求幸福奔向小康的梦想?随着中国扶贫攻坚和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因病致贫这头拦路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忧虑,全国每年有多少家庭因病致贫?重症患者及家庭到底经受着怎样的煎熬与困境?小康路上,因病致贫的顽疾到底如何根治?让我们跟随作者沉重忧伤的笔触,到众多患者家庭中去寻找答案……
小康路上,因病致贫之痛
李琭璐
引言
我写下这篇文章,既是为解答自己的疑惑,同时期待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呼吁更多人关注——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带父亲去好医院手术,用靶向药,多陪伴。”
“如果不生病,我爸那么勤劳的人,那么容易满足,他会生活得很幸福。”
“如果真的有神仙转世多好。”
可这一切都只是如果。
意料中的,王楠在这一年失去了父亲。2018年夏天,她带着给父亲看病欠下的30余万元债务回到北京;曾经做了5年的文案职位,因她频繁在医院照顾病重的父亲而被解雇,她不得不找新的工作维持生计。
这对仅有26岁的王楠来说,异常艰难。每当面试,对方问离开上份工作的原因时,她总是变得难以启齿。6年间,生病、借钱、复发、再借钱,直到父亲离开。
2012年,王楠父亲因肠癌入院手术,当地的切除手术并不成功,第二年父亲的肿瘤复发,一家人商量着,卖掉三线城市的一套房子、几件首饰,又从身边东挪西借了10万元钱,赴京治疗。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王楠母亲和爷爷相继查出三种癌症,一系列治疗打着滚儿地一波又一波。一个小家,在重疾下变得支离破碎。
2017年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癌症第一大国:每年新发病例429万例,死亡人数高达300万,每天约1万人被诊断为癌症,平均每分钟就有7个人。根据中国抗癌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癌症发病年龄提前了15~20年。另据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的统计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占建档贫困户总数的42%,总共涉及700多万人。
“重疾面前,人人平等”,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标准化治疗已成为可能,表面上似乎解释了“平等”二字,但深意在于,接受优质医疗资源的平等性何在?
“当时,30万就能换父亲一条命。可是我们没有。”爱必妥(西妥昔单抗注射液),适应症为本品单用或与伊立替康(irinotecan)联用于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过度表达的,对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直肠癌的治疗,这是王楠口中的“救命药”,5000元/支,未纳入全国医保,按照父亲的体表面积,每两周需要用8支,共计4万余元。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
你们对我这么好,即便明天死了都值。我才用了两个月靶向药,死了真不值。只有提到死亡,父亲的眼里才会涌现出忧伤。
究竟怎样才算离开?怎样才算死亡?后来,父亲化作一张照片,静静地被王楠捧在手心里。暖阳下,曾经矫健的父亲好似复活了,正大步朝她走来——
母亲说,你爸吃了一辈子苦,没让我受过半点委屈。辛苦一辈子,到最后受委屈了。他那么善良,从不抱怨,我现在真想他。
奶奶说,你爸是家中长子,从小听话,很年轻的时候就参加工作,他在我面前哭过很多次,心疼你在外面不容易,熬夜加班赚钱给他看病。
二姑说,你一返回北京上班,你爸就老了好几岁。
三姑说,你爸用退休补的工资还了小部分看病欠款,他高兴地说终于开始领退休工资了。
舅舅说,你爸为了贴补家用,在早市卖早餐,每天凌晨两点就起床,但他常说不累。
……
记忆碎片带棱带角,冥冥之中,一个声音似远似近:“我不怕死,我是舍不得离开。”
王楠终于明白,人与人是不同的。她看到家庭条件宽裕的病友被治愈、看到及时用药的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只有这时,贫穷的含义才更加凸显。
在中国,有无数不自知的人生活在致癌高风险中,不敢老、不敢病、不敢死,不能耗、不能赌、不能输。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有记者在总理记者会上提问,新一届政府在解决因病致贫问题上,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李克强总理对此回应,不仅是困难家庭,一些享受不到优质医疗的家庭也有类似问题。“春节前,我去调研慰问,路过一个贫困人口家庭,看到老人因为大病,虽然有医保但不敢看。这个情景至今挥之不去。病来如山倒,我们要应用大病保险等多种制度。不能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李克强称,过去5年,我国用了很大的努力,在过去的基础上,保障基本医保,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也是为了让人人小病能看,大病敢看。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还有一些困难家庭大病难看。刚刚的问题不仅是困难家庭,一些享受不到优质医疗的家庭也有这样的问题,新媒体上也常有报道。
“中国太大了,我们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中,有很多是因为大病致贫,甚至大病返贫。所以我们要在基本医保巩固的基础上,把治大病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李克强说,这些年我国创新体制,把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用大数法则放大资金效应,2017年有1700多万人享受到大病医保。2018年,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高基本医保资金一半用于和商业保险结合。至少要有两千万人以上能够享受大病保险,而且扩大病种,同时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互联网+医疗,让大病患者得到优质资源。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以下简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作过这样的解读:深度贫困有两方面问题,一是深度贫困县乡村,第二就是因病致贫。即使在发达国家,这也是一个难题,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大约40%是因病致贫。
……
在所有高消费花销中,唯有生病,无法用金钱衡量。王楠父亲一辈子生活在中国三线城市,从45岁生病起,他只能拿到每月3000元的基本工资,与6年来癌症治疗的高消费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启动以来已经过了9年,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年年重复上演。在我们生活的土地,像王楠父亲这样需要长期治疗、负担高额医药费的人并不少。
在现行的医保体系制度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愈演愈烈。咀嚼他们的故事,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
有学者称,扶贫不是目的,最终的目标是让所有老百姓共享40多年改革的成果。当一个国家,以弱者的生存状况为标志时,当每个人、每个家庭不再因疾病陷入困境时,这个国家才更有尊严。
一、活下去的筹码是什么?钱!
“大哥,你马上回来吧,我快熬不住了。”
“我们以为他睡着了,不动了,也不叫了。”
与白血病抗争4年的李真,离开得让家人猝不及防。
似乎是命中注定的错过,李真走时,女朋友向华正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惠州教书,下课拿起手机,才看到李真大哥李荣发来的信息。
生活在广东,李真和向华始终怀揣着希望。28岁的向华想在本科毕业后考研,否则意味着工作除了工地就是普通的设计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