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2025-03-13 15:01:42)
标签:

绘本

亲子共读

生命教育

分类: 绘教育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2025年3月12日,植树节,“共阅心河:绘本里的生命教育”亲子共读项目正式开讲。这样的节点上,读《上山种下一棵树》,颇契合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意义:用阅读在孩子们心中注入爱读书爱生活爱生命的能量,助力健康向上的成长。
       做的是线上课。我抱定了哪怕只有一个参与者也开讲的念头招募受众,最终有两个大人三个小孩一起参加了: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我们从种树这个话题开聊:今天是植树节,你们学校或家庭安排了植树活动了吗?在过去,你种过树吗?人们为什么要种树?你知道吗,种树的理由还有这样一个——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大家都很好奇,于是我们共同阅读了这本绘本: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这本书用柔和的笔触、浅显的文字向孩子们展示了自然循环的一幕: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种下一棵树,小树开始发芽、长叶、结果。落叶为土壤提供养分和黄腐酸。黄腐酸和铁形成的黄腐酸铁被山泉带走,顺流而下,流入稻田、大海,一路促进了海藻和浮游植物生长。然后,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吃小鱼,最终,海洋生物变成了人类餐桌上的食物。
       我们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然后谈谈阅读感受。我抛出了一个“砖”: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用这个框架,希望能帮助大家从这些角度思考和表达:阅读这篇文章,我了解了……这些知识、信息和观点呢;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对书中提到的……,我有……这些不懂的;……这个内容,我觉得讲得不一定对;书中提到的……这一点,让我想到了……;读到……这里,我产生了……这种情绪;我想去做……
        嘉荣率先回答:我想到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这句话,这也让我想到了生命是循环的,死亡不可怕。
        然后呢,哈哈,然后没有人回答了。我能理解,这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阅读活动,大家的脑子还没习惯思考,我们就先来学习,看看可以怎样来谈阅读感受: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我们先结合绘本的环衬设计的游戏图来理解“食物链”这个知识点: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又结合这本书的创作背景,融合纪录片《伊势神宫:山海的千年回响  》预告片的场景、绘本《大提琴之恋》的图文、“抱树”疗法、我家种在小区里的树等内容,畅谈了个体与大树共处的经历: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还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了垃圾分类的危害,以及为什么环保主义者要阻止超级工厂在当地的建设: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我们基于“共生依存”的认知,进一步理解了“每个生命体都有生存权”,人是万物之灵,但并不是唯我独尊。
      这一阶段的讨论是围绕着自然法则开展的,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食物链的社会隐喻性: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这一部分看上去很深,有了前面的铺垫,大家理解的却很轻松。至此,我们这一讲的生命教育的核心点出来了: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感恩在心——我们和世界共生依存,“我”在得益于万物在,人人为我,敬畏生命,爱护自然;使命在身——切记蝴蝶效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为人人,保持同理心、良善心。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最后,我们提供了两个延展活动建议: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植树节共读《上山种下一棵树》(共阅心河01)

       第一次共读活动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感谢所有的参与者,是你们启动了这个项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慢慢走,悦读悦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