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扎谈10:世界最先进文化在中华文化中

(2023-03-31 09:09:23)
标签:

文化

喜剧小说

杂谈

分类: 王三怪客堂

 

 

【读好书·攀高峰】扎谈<10>

 世界最先进文化在中华文化中

袈裟南台

 

上文《好文学的中国标准》谈到,“文美道尊”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至美之文”已有结论:喜剧是文学艺术美之“王”,戏赞性喜剧是“王中王”。此篇谈什么样的“道”才“至尊”。

从根本上说,“道”就是“观念”就是“文化”,最尊之道就是世界最先进文化。

“文化”是个笼统的大概念,一般人没办法把握,从印象出发只会公说公先进,婆说婆先进,所以不能由话语霸权者认定,必须要有公认的“尺子”。

这把“尺子”就是哲学世界第一难题:“人类终极三问——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是世界最先进文化的试金石。

《七步一笑》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观念,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反映。它将文化定为三级。

扎谈10:世界最先进文化在中华文化中

初级的“生存文化”。原始社会物质生活太艰苦,人得为生存奔波,弱肉强食,拳头为王,遵守的是“动物法则”,不高级,不先进。

中级的“治理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人们一方面追求更高的享乐,追求美好,一方面还要管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让社会有序发展,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行不通了,“人设文明”出现,表现即是由政府组织制订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民间补充性质的乡规民约等。虽然复杂无比,但宗旨却都指向社会治理,“道德”是其天花板,所以治理文化又可以叫“道德文化”、“品质文化”等。比较典型的在西方是“贵族文化”,在东方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君子文化”。

“贵族文化”和“君子文化”的天花板都是“道德”,“道德”对提升人的素质修养、安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都有很大帮助作用,所以深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欢迎。但无论贵族文化还是君子文化,都是“治理文化”,是戒律性质的,是管理、限制,能使社会安定却不能使社会进步,因而都属于“中级文化”。

能使社会进步的是“探索文化”。“探索文化”包括科学、哲学、宗教,三者都是探索宇宙人生奥秘的。

宗教有两种:迷信性宗教,正信性宗教。前者的特点是认为世界是XX创造的,人没有任何主动性,人只有求XX保佑才可保平安,这是探索不彻底的表现。科学是探索-猜测-验证,“迷信性宗教”是探索-猜测,无法验证,所以迷信性宗教是不科学的。

“正信性宗教”则与科学同方向同性质同目标,也是在探索宇宙奥秘,目的就是让人勘透宇宙人生真相,掌握宇宙规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做自己命运的上帝;其结论是能被科学验证的,因而是科学的!

是正信还是迷信,用先进文化试金石“人类终极三问”一检验就知道了。“终极问”是宇宙最深奥秘,能圆满回答者不仅是科学的还是最先进的。迷信性宗教认为人是XX的创造物,这和没回答一样。不仅迷信性宗教回答不了“三问”,美国的科学世界第一,美国的科学也回答不了;欧洲的哲学底蕴最深厚,但欧洲的哲学也回答不了;全世界只有大乘XX中的圆教明心见性者能圆满回答

这说明:XX不仅是正信的科学的,还是跑在科学哲学前面的。说明中华民族信仰XX是明智的科学的。大乘XX在中国,已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等于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最先进文化。

这是科学尺子量度的结果,最公正也最科学。如果凭印象,世界强权所有者的话语权最强,谁争得过!

这个“世界最先进文化”体现的是个“真”字,它是“勘透宇宙人生真实之理”的标志,是百分之百的科学,它简接说明中华民族信仰的是真理。

也许有人会问:XX诞生在印度,如果XX文化是世界最先进文化,也应该是印度文化领受这份殊荣,怎么倒成了中华文化的光荣?

这需要说明,XX是诞生在当年属于印度的尼伯尔,最初也是在印度传播的,但X陀圆寂后,由于受数量众多的印度教的排挤及外来势力的武力驱逐,部分XX徒逃到了中国,没有逃走的全被外来势力杀掉了,造成XX最终在印象消亡。之后余脉分为三宗:流向东南亚的小乘“南传XX”,流向我国西藏的密宗“藏传XX”,和留传大陆的大乘“汉传XX”。

小乘XX回答不了“人类终极三问”。大乘XX里的藏教、通教、别教也不能圆满回答。只有受持经中之王《法华经》、《楞严经》的“圆教”明心见性者才能圆满回答“人类终极三问”。

至此,“至尊之道”也找到了,无论读好书还是攀高峰便都有了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