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保59—协和医学院旧址(国6)
协和医学院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九号,原址为清太祖第十五子豫亲王府第。建筑建于公元1916年。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购得此地,拆除原建筑,改建协和医学院,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西式装修,建成精美的建筑群。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是原协和医学院校址,坐北朝南,有高大雄伟的主楼和翼楼。街南建有礼堂,是学校集会和宗教活动场所。2006年5月25日,协和医学院旧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礼堂。
2医学院建筑群。包括B、C、D三座教学楼,围合成向南的三合院。校办公室及生物化学楼(C楼)坐北朝南,解剖学楼(B楼)在西,生理学、药理学楼在东。B、C、D三楼全部用绿琉璃瓦庑殿顶,建筑外墙均用灰砖,柱子刷红漆,梁枋施彩绘。各楼入口均为一座歇山顶小门廊,一层带琉璃瓦小坡檐。三楼均立于汉白玉台基之上,台基相互连接。庭院铺十字甬路,四隅种植花木。
3医院建筑群。主入口朝西,由F、K、L三座楼围合成另一处三合院,其中妇产科、儿科病房楼(K楼)坐东朝西,护士楼(L楼)居北,医院行政及住院医生宿舍楼(F楼)居南。这组三合院的布局、建筑形制与南面校门处十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入口层之下带有地下一层,于是十字甬路转变成十字形汉白玉石桥(中部为一圆形小广场),由石桥通往各楼入口,石桥之下为地下一层下沉庭院,较为新颖,可惜与南入口庭院疏朗的布局相比,西入口四合院略显促狭,位于东西轴线上的K楼屋顶为庑殿顶上再加一座庑殿顶。
A礼堂、B解剖学楼、C校办公室及生物化学楼、D生理学药理学楼、E特别病房楼、F医院行政及住院医生宿舍楼、G外科病房及部分妇科病房、H内科病房楼、J门诊楼、K妇产科儿科病房楼、L护士楼。
鸟瞰图。
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我从东单北大街右拐进入协和医院,看到高烟囱旁的古建。
过一处小门,看到整体的建筑群。

H内科病房楼。
建筑群的南北主轴。

J、G、H三座楼围成一个坐北朝南的狭长三合院,与南部医学院建筑群遥遥相对。其中门诊楼(J楼)坐北朝南,内科病房楼(H楼)在东,外科病房及部分妇科病房(G楼)在西。这座庭院的特点在于中轴线上建造了一座将北部的医院区与南部教学区相连的位于二层的天桥——让人不禁想起天坛的丹陛桥。
主轴的南面,C校办公室及生物化学楼的背面。
G外科病房及部分妇科病房。

树木的遮挡,无法看清全面,G楼和H楼。

F医院行政及住院医生宿舍楼。

E特别病房楼。

回到小门,观南面的建筑C、D楼。

出协和医院南门,沿着东单三条西行。

东单三条南面的礼堂,位于中轴线最南端,自成一组独立院落。平面为工字形,包括能容纳350人的礼堂及其附属建筑。主体部分设计为重檐庑殿建筑,绿琉璃瓦屋面、灰砖墙体、红漆柱子、梁枋施以彩绘。

东单三条北面为一座三开间校门,屋顶为西方建筑师在继承中国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庑殿顶上再加一座一开间的歇山顶,全部覆以绿琉璃瓦。
国保标牌。
正门后面B、C、D三座教学楼,围合成向南的三合院。

网友的这张更清晰。
谢谢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