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龙泉寺塔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西南小车沟村东,始建于宋,相传为北宋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兼判代州的无敌将军杨业的家庙,民国十一年(1923)至二十四年(1935)期间,由普济和尚主持重建,现为五台山留存石雕艺术最好的一座寺庙。龙泉寺占地一万五千九百平方米,有殿堂僧舍一百六十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
寺内有两座墓塔,普济和尚墓塔和岫净文公墓塔。寺外西北500米有一座宋代令公塔。
2017年9月23日(星期六),我离开台怀镇,三岔口右拐,来到龙泉寺下,经过一小段爬山,来到寺前。
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一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
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中轴线上,由一百零八级石板台阶相连。

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是民国年间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

石牌坊后面的石拱桥。

龙泉寺建筑分为横向排列的三组院落,东院是主院,石拱桥后面是山门(东院天王殿),内供弥勒佛。

东院中殿为观音殿,内供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
东院大雄宝殿前,院落中央的垂花门。

东院后殿为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药师怫和阿弥陀佛。

中院的建筑亦分为三层,即门殿、宗堂殿、祖师堂,最后一座小院中间,屹立着普济和尚墓塔。
普济墓塔,称普济禅师舍利塔,座落于龙泉寺中院祖师殿前,高12米,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央内槽的坐佛小像为一百十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龛,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果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
普济和尚墓塔的东南角。


普济和尚墓塔的南面(正面)。

普济和尚墓塔的西南角。

普济和尚墓塔的西北角。

普济和尚墓塔的东北角。

普济和尚墓塔的上部塔顶。

普济和尚墓塔的中部塔身。

普济和尚墓塔的须弥座。

普济和尚墓塔的底部塔基。


西院还有一座墓塔,是南山寺第二代住持岫净文公墓塔。借用网友的照片吧。
岫净文公墓塔,位于龙泉寺西院文殊殿前,是南山寺第二代住持岫净文公的墓塔,建于民国九年(1920)九月。塔高5米,基座为规整的六角束腰须弥座,上置两圈石雕仰覆莲办,承托着瓮形覆钵塔身。塔身上承托着仿木构的阑额、椽、飞、沟滴、瓦垅、六角檐脊组成的塔檐。之上为七级相轮、饰有云纹的华盖和宝珠。
塔铭“庄严极乐堂上第二代岫净文公大和尚之塔”。
谢谢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