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保28——妙应寺白塔(国1)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故俗称"
白塔寺",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初年至元八年(1271
年),至今已700余年。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1961
年3月4日,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4月30日(日) ,我从帝王庙向西步行350米,来到妙应寺白塔。妙应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世佛殿和塔院。
妙应寺山门面阔三间,东西两旁有八字影壁,中间券门上有石刻横匾,上书“敕赐妙应寺禅林”。

国保标牌。

山门内观白塔。

门票20元。

进山门后东西有钟鼓楼。东钟楼。

西鼓楼。

二进殿——天王殿,面阔三间,殿里正面供奉弥勒佛坐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像。

三进殿——三世佛殿,面阔五间,前有月台,内供三世佛,顶饰三座盘龙藻井。

三世佛殿前东侧的石狮。
三世佛殿前西侧的石狮。

四进殿——七世佛殿,面阔五间,内塑七尊佛像,两旁为十八罗汉,顶饰三盘龙藻井。

后面的塔院。

塔院入口。
塔院内入口处的“具六神通殿”。

塔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四隅有角亭。院中白塔与寺同年创建,为高51米的喇嘛塔,由台基、塔身、相轮、华盖和塔刹组成。覆钵状塔身直径18.4米。妙应寺白塔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了设计和修建。
元世祖崇信佛法,迎释迦佛舍利,至元八年(1271)在大都城西南修建了这座大型喇嘛塔,至元十六年(1279)建成后,又在塔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旧名“大圣寿万安寺”。现仅白塔为元代遗物,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白塔正南。

白塔西南角。

白塔西北角

白塔东北角。

白塔东南角。
回望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和七世佛殿。

妙应寺白塔和三世佛殿、七世佛殿。


妙应寺内的古树。

临街远观妙应寺白塔。

谢谢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