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保17——五塔寺(国1)
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原名“真觉寺”,创建於明代永乐年(1403-1424年)。寺内高石台上有五座小型石塔,约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为“金刚宝座塔”。这种类型的塔,现全国仅存6座:3座在北京(五塔寺、碧云寺和黄寺),另3座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云南昆明妙莲寺、河北正定广惠寺。其中推北京五塔寺最为精美。1961年3月4日,五塔寺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3月16日(星期三),从万寿寺出来,步行来到五塔寺。
入口西侧墙上的国保标牌。

正逢星期三免费。

真觉寺入口。

来到金刚宝座塔的正南面。

走近金刚宝座塔。

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与他谈经论法十分投机,封他为大国师,授予金印,并赐地於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後又根据这位高僧提供的规式建成了金刚宝座塔,并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临长河背倚西山,成为当时京城士人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的去处。永乐帝下旨建守造塔,明成化九年依所献图样建成金刚宝座塔。八国联军侵华,寺院荡然无存,唯塔幸存。

金刚宝座塔的东南角远观。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砖和青石,内部砖砌,外表甃石。其建筑外形可分为下层宝座和上层五塔两部分。宝座高7.70米,建於高约50匣米的台基之上。
金刚宝座塔宝座外形的装饰材料均为青白石。宝座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60米,东西宽15.73米,南北立面各有一方形塔柱,塔柱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小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早已遗失。宝座南门内两侧各有一四十四级盘梯可通宝座顶的罩亭内。宝座的建筑外形顶部比基础收进约半米,宝座比台基高约15倍,给人以稳固、高大、庄重的感觉。

金刚宝座塔的正门上有“敕建金刚宝座塔”的匾额。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西面。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西北角。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北面(背面)。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东北角。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东面。

还是东面。

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东南角。

五塔寺于1987年10月6日正式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该馆藏有石刻文物几千件,精品有汉朝的阕柱、北齐造像、唐代木制等。石刻1。
石刻2。
谢谢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