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保16——万寿寺(国6)
北京万寿寺位于京城西直门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南、紫竹桥北,即明清时的长河广源闸西侧。万寿寺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历经明清几代皇朝的大规模兴建,最终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皇家佛教胜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1985年,北京艺术博物馆
建立于此,正式对外开放。万寿寺历经万历、康熙、乾隆、光绪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建筑格局,有"京西小故宫"之誉。2006年5月25日,北京万寿寺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3月16日(星期三),离开慈寿寺塔,外观摩诃庵后,南长河桥上远望北京万寿寺。
北京万寿寺现为北京艺术博物馆。
北京万寿寺山门西侧的古树。

万寿寺山门上方,有清顺治二年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山门两侧的卡子墙、撇山影壁的砖雕,构图精细,为不可多得之艺术精品。两侧齐胸高的宇墙虎皮底座,朱墙白顶,色彩分明。

自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中路建筑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生活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
万寿寺国保标牌。

进得山门,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钟楼,右鼓楼。
东钟楼,素有“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曾悬挂于此。
西鼓楼。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之后的万寿阁是近年重修的,原阁于民国年间毁于火灾。


万寿阁后的大禅堂,为主持讲经说法之地。堂后假山叠石,松柏苍劲,皆为数百年之物。
大禅堂后为最后一进院落,内有一片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为观音,左为文殊,右为普贤。山后有两株古银杏树分立两旁,饱经沧桑的虬干枝叶高耸入云。
观音殿。

乾隆御碑亭后面是无量寿佛殿。


无量寿佛殿内的渗金多宝塔。据称明代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间所铸,这座明代渗金铜塔原来在城南宣武的长椿寺。整座塔塔高有五米多,造型比例均衡,雄伟壮丽,为明代精品。

无量寿佛殿后面是万佛楼,不开放。两侧中西合璧的巴洛克院门很有特点,里面有光绪御碑亭、千佛阁等。
出北京万寿寺,东侧有市保延庆寺。

谢谢浏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