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68章的学习体会——忠言逆耳  精英不多

(2017-05-05 21:40:20)
标签:

道德经

张磊

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予人矣,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一、白话翻译

讲信用的话一般不讨人喜欢;专讨人喜欢的言语很可能没有信用。

真正明白的智者往往不博杂;知识博杂的人往往不是智者。

擅长某事的人一般为少数,多数人都会做的事称不上擅长。

圣人不积累习气(顺道而行),全心为别人,自己却越来越富有。

全心给予别人,自己得到越来越多。

所以,天地法则利益万物,同时不伤己身;做人法则,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信,指真实,不虚伪,有信用。美指喜欢。讲信用的言语往往有很多限制,很难讨人欢心,例如合同就属于信言的一种,里面会有一下内容,比如什么时间不能完成,将要承担某种的后果。花言巧语让人心生欢喜,但往往混淆是非,一般是骗子所为,通过投其所好,可以获得自己的私利。

博杂,是因为向外求,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最后反而容易障碍自己。智者通过内求,把握根性思维,去掉细枝末叶,可以举一反三,圆融无碍。

真正擅长做某事的人一般不多,正如各行各业的精英。很多人都能做的事,也称不上擅长做,比如走路、吃饭。

引申一: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是信言的一种。忠言立足实际,有时候不符合被进言者的心意,所以不被喜欢,但从长远的角度,却能帮助被进言者实现愿望或避免灾祸。

(二)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予人矣,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积,本义:堆积谷物。圣人不积累经验、习气等,因为“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正因为无积,没有成见和预设,所以每次都能实事求是,顺势而为。全心为别人,自己越来越富足;全心给别人,自己得到也越来越多。全心为别人、给别人,说明有富足之心,当然也越来越得到、富足。

害,指伤害,本句有两种解释,伤害物或伤害自身,个人更偏向于后一种,若为第一种,利物与不害物,有重复嫌疑。天地法则,利益万物,同时不害自身;成全别人,也成全自己。做人法则,一方面要为,体现主观能动性,即因上努力,自强不息;同时要不争,果上随缘,不强求、得自在。

例子一:内家拳。内家拳心法,彼不动己不动,彼动己动,彼欲动己已动。要根据对方的行动,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提前臆想对方怎样攻来,怎样回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