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后美国强加给日本的“和平机制安排”是非法的-赵葆珉

(2025-07-24 15:01:43)
标签:

财经

军事

时评

战后美国强加给日本的“和平机制安排”是非法的-赵葆珉

战后日本帝国覆灭,美军登堂入室,东亚格局天翻地覆。

此时中国陷入内战,东亚诸国忙于国家独立,美国垄断了对日和平机制安排。

美国施加的和平机制安排,出于一己之私,它延续了中日仇恨,并造成了东亚的持久分裂。

这一结果从今日的视角审视,更加清晰明确。

美国炮制的战后对日和平机制安排,基于其殖民战略考量,以美国的利益为依归,是美国在东方构建帝国霸权的一部分。

始自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东亚殖民历史,因美国的插入得以延续,因西方入侵造成的中日关系继续扭曲。

战后80年中日的持久对抗与敌对,都是在为美国的利益火中取栗。

战后美国的对日本的和平机制有两大考量:

1.控制日本,构建起美国在东方的霸权基石;

2.对日本实施西方化改造,将日本纳入西方阵营,并从精神上施加彻底的控制。

美国的对日和平机制安排,建立在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之上。

美国以战争原罪,解除了日本的武装,强加了殖民宪法,美其名曰“和平宪法”,并强加了驻日美军,一气呵成。

美国同时在日本植入了西方价值与西方体制,让日本从从精神上心悦诚服。

惩罚日本,对日本实施监管与控制,是彻底控制日本的前提:

惩罚日本,彻底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以防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这是战争的惯性,也是大国战争的惯常操作。

日本被解除了武装,丧失了自主军事力量,成为砧板上的肉,任由美国摆布。

美国以监控日本为幌子,将驻日美军强加给日本,将日本变成军事殖民地。

美军从此得以盘踞亚洲,并遂行美国的帝国战略。

战后美国在东方的所有帝国行动,都是以日本为基地,以日本为中心展开的,美军获得了在西太平洋坚实的战略踏石。

从上一次战争的角度审视,对日本实施监管制与监控,没有毛病。

但问题是,对日本实施的管制与监控永久化,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日本成为一个问题国家,一个不正常的怪胎,成为东亚地缘政治中“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

而东亚也将永久陷入上一次战争的泥潭,不能解脱,永无宁日。

在这一背景下,中日关系也变得不正常,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我们无法与日本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因为日本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日本不能做自己的主。

对日本进行持久的监管与控制,在客观上,也延续了中日之间的历史仇恨,造成了东亚的分裂,让上一次战争的创伤持久化,并持续扩大。

从东亚民族长治久安的角度,我们并不要仇恨,日本也不要仇恨,中日两国不想,也不能永远生活在仇恨之中。

美国这一机制安排,居心叵测。

播散仇恨,制造分裂,这是昂撒民族的惯用伎俩。

战后80年,中日,以及更广泛的东亚民族,都陷入了美国设计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美国的东亚霸权因此得以存在与延续。

美国对日本实施西方化改造,施加精神控制,造成了深远的地缘政治恶果,也撕裂了传统的一体化的东亚文明。

美国作为外来殖民势力,不但将日本纳入西方阵营,也在亚洲的边缘地带制造了一个“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地缘政治中永久打入了楔子。

战后日本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几乎难以回头。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是以自身为蓝本的。

美国移植了西方的体制,植入了西方的观念,企图从精神上弱化日本的反抗。

一个人造的西方国家,一块在亚洲的边缘地带持久存在的殖民飞地,成为美军战后80年插足并搅乱亚洲的跳板。

战后日本的殖民宪法,与驻日美军一样,都是美国占领军带来的,体现美国占领军的意志和利益,体现西方的价值观。

日本从此真正完成了所谓脱亚入欧的梦想,融入了西方,成为西方的一员。

融入西方,日本也化身为美国在东方的忠诚盟友,成为美国在东方的战略前沿。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是盗用国际社会的名义进行的。

美国的对日和平机制安排,是建立在排斥中国,与更广泛的东亚国家的基础之上的,日本的利益也不在其中。

美军盗用战胜国之名,行一己之私,将其持久化,且视为当然。

所以说,美国对战后日本的和平机制安排是“非法的”,它违背了区域自决的原则与民族自决的原则,明火执仗地植入了殖民控制。

在中国崛起与东亚主体意识复归的背景下,需要重审视美军强加的战后和平机制安排,需要从战后东亚历史的断裂处重新开始。

新的和平机制安排,必须符合中日以及更广泛的东亚国家的利益,必须确保东亚的长治久安,必须确保中日的持久和平。

外来殖民势力操纵的,由外来殖民势力主导,强加的和平安排,是不能被接受的,至少不能被永远接受。

那些视为当然的观念,也必须在东亚区域自决与中日长治久安的视角下,重新接受审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