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61):一从二令三人木

(2017-01-27 21:59:11)
标签:

红楼

欧洋

分类: 红楼正解
红楼(61):一从二令三人木
现在跟人们说魏忠贤很有才干,大家应该都不相信,因为一直以来他给人家的印象实在是太万恶了,以为他只会哄骗皇帝,祸国殃民呢,他怎么可能有才呢?有也是坏才、恶才,然而《红楼梦》的作者完全颠覆了这一观点,在第五回凤姐的判词中就重点强调了她:
“都知爱慕此生才!”
也就是说魏忠贤之才确实给作者的印象深刻,所以在《红楼梦》里王熙凤的才能得到了尽情的展示,甚至在第十三、十四回里有专门的大段情节对她的管理才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而如果你做为一个严谨的学者去研究明末的历史,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魏忠贤绝非是个无恶不做的恶棍,而确实是个很有才的人。
然而他最后却落得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从她在第五回的曲子里的这两句就可以确定凤姐最后是早死了,而且应该属于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遭了报应。那凤姐后来是怎么个死法呢?其实书中是有暗示的,只是我们需要多留意有可能发现,在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的故事里,王熙凤跟贾琏大闹时说道:
这里凤姐见平儿寻死去,便一头撞在贾琏怀里,叫道:“你们一条藤儿害我,被我听见了,倒都唬起我来。你也勒死我!”
根据《红楼梦》一书的中作者大量使用“草蛇灰线”的这一创作特点,我相信这就是王熙凤之死的伏笔,多半应该是上吊而死的,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书中还有一些,我会在后面结合具体的人物再对此进行近一步介绍。也就是说凤姐被休是在影射魏忠贤被罢官,凤姐回娘家金陵是在影射魏忠贤去安徽凤阳守陵,凤姐上吊自杀是在影射魏忠贤畏罪上吊自杀。影射得真是很巧妙,实在是天衣无缝,让人拍案叫绝!这才叫隐写历史呢,表面和反面的故事都能讲得精彩而合理。
然而王熙凤判词中最让人头疼的一句就是“一从二令三人木”,人们为此争论了三百多年来,可至今也没有一个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终极答案,好在我们现在拥有了比前人强大得多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此书隐写的是明亡历史,那能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难题呢?值得一试。
既然王熙凤应该是上吊而死,那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会不会是在指凤姐上吊呢?有人怀疑其中“人木”放在一起就应该是上吊的意思,一个人和一个树在一起不就是上吊吗?我感觉这个解释感觉好像多少有些勉强,缺少说服力。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人木”是古籍中记载的中东或非洲一带的一种树,树上长有很大的一种菌类,远远看上去像是一张张的人脸,仿佛是人头吊在树上,所以被称为“人木”,作者应该是以此暗指王熙凤是上吊而死的。我感觉这种说法感觉有小些众,也就是说知道这个知识的人不光那个时候少得可怜,就连我们现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估计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典故,如果不是我费尽心思地查找,估计也根本不知道,所以这个解释弯拐得多了些了,不太符合作者设谜那种浅显易懂的风格,除非作者真的不想让人猜出来。从整体上来看,书中的大多数这样的猜谜难度都不大,只要明白了作者的主要意图,再加上些历史知识,一般人都应该很容易搞定。比如香菱的判词中的“自从两地生孤木”,我们很容易猜出一个“桂”字来。
另外,前一段有一种说法说“一从二令三人木”和“一哭二闹三上吊”是一对儿,可能是从这句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三人木”对应着“三上吊”,可我思来想去也没有想明白这是怎么个演化过程,“一哭二闹三上吊”中的“哭”、“闹”和“上吊”有个逐级递进升级的味道,可“从”、“令”、“人木”中好象没有呀?
除此以外,“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读多达几十种,让人感觉多少都有些道理,但又都觉得什么地方差那么一点儿,而更多的是把“人木”理解为“休”,应该说这个拆字法比较通俗易懂,受到了广泛的支持。也就是说凤姐判词的第四句是“哭向金陵事更哀”应该是第三句“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结果,而第四句的描写中没有提到凤姐因此而死,所以第三句应该也没有涉及到她的死,所以这样看来还是“休”字更合理一些,而不应该是指凤姐上吊而死。
比较普遍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一从二令三人木”贾琏对凤姐的态度的变化,一开始服从,然后是命令,最后是休弃,但现在看来似乎不太符合所对应的历史,也就是说这种说法不太贴切,因为从天启到崇祯朝一直到魏忠贤死去,也没有人对魏忠贤发号施令,崇祯虽然有这样的权力,可崇祯也没有这样做过。
我个人比较倾向下面这种说法,供大家参考,因为个结合我们已经挖掘出来的凤姐所影射的历史原型的身份以及身败名裂的原因来分析,似乎更有些道理。由于天启皇帝早死,崇祯皇帝继位,这才导致了魏忠贤之罢官和死亡,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朱由检是魏忠贤之死的主因,根据这句判词下面脂批中的提示: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批:拆字法。〗
通过“拆字法”,我们不应该只简单地拆出一个“休”字来,应该将此句拆出一个字才更为合理。所以“一从二令三人木”整句可以拆出一个繁体的朱由检的 “檢”字,《说文解字》上对“檢”的解释是:
“命,使也。从口,从令”。
“檢”的繁体字有两个从口, 即二令。这里会不会是指魏忠贤的被迫辞职、“哭向凤阳事更哀”根本原因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呢?结合历史来看应该说是很有道理,也许这就是困扰我们三百多年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的最终答案!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