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59):魏忠贤之死

标签:
红楼欧洋 |
分类: 红楼正解 |

魏忠贤早早地死去了,在大明灭亡十七年之前死去的,而在书中凤姐就是早死的,是在贾家家败之前早早地死去了,想想二人之前全都辛辛苦苦,果真是: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甲戌眉批: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两个人的结局也都可以算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这里指的是她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正是魏忠贤之死的根本原因。对于凤姐之死,在第四十三回里也有暗示:
尤氏(对平儿)又道:“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庚双夹:此言不假,伏下后文短命。尤氏亦能干事矣,惜不能劝夫治家,惜哉痛哉!〗
这些看似平常家长里短的闲聊中居然都内藏玄机!所以我们读起书来一定要千万小心,不经意中就会有这么有价值的暗示。那王熙凤后来是怎么死的呢?以前由于我们看不到八十回以后故事,所以说她的死法对于我们来说一直是个天大的谜,然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通过参照魏忠贤的结局推测出凤姐之死的大概轮廓来。魏忠贤死于崇祯上台以后不久,过程大概的是这样的:
崇祯继位以后,很担心魏忠贤加害自己,所以一天到晚小心翼翼地防着他。魏忠贤自然明显感觉崇祯皇帝不信任自己,多次向崇祯表白自己的忠心,使用各种方法来讨好、巴结他,甚至在崇祯面前哭鼻子,可都是热脸贴到了冷屁股,崇祯从骨子里烦感他,即使是这样老魏根本就没有加害崇祯的意思,如果真想害他现在正是时候,可老魏他知道自己的本份是什么,自己在胡做非为也要有个底线,那就是自己是皇帝的奴才。虽然魏忠贤这个时候的权力很大,然而在这其间他也没有为国家大事私自做任何重大的决定,因为崇祯并没有向他做出任何指示,从这些地方看,他根本没有所谓篡位的想法。没想到没过多久有人居然胆敢弹劾老魏,这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执使的,于是魏大人在不得以的情况只好向皇帝请辞,结果立刻得到批准,并受命其去安徽凤阳守陵。他出发以后,朝臣们见老魏失势了,于是蜂拥而起纷纷来弹劾他,列出很多大罪,可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崇祯决定将他抓回来处理。魏忠贤在路上听到消息,明白大势已去,知道自己肯定是百口难辩,不会有好的下场,所以跟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话别,估计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对自己所做过的罪恶进行了反思,对大明危危可及的前景也进行了展望,然后就带着无限的遗憾和后悔的复杂心情上吊自杀了,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在《国榷》卷八十八上记载着他死亡的情况:
“十一月……庚厂几……罪监魏忠贤宿阜城尤氏旅舍,其党密报上旨,知必不免,夜同李朝钦白经。忠贤少饮博无赖,至为墉汲,忿而白阉;客某资之直东宫,侍皇孙,以饮食中其欲。初直东宫,有风道人宿朝天宫,日歌市中曰:‘委鬼当朝立,茄花满地红(客氏)。七量糠车过,压塔芦沟桥(忠贤祖墓直芦沟桥)。’忠贤后欲报客,不再值。”
在《酌中志》卷十四上也记载着他的结局:
“七年十一月廿六日,准告病,十二月初二日降净军发凤阳,初六日行至阜城县南关,夜半与心腹名下李朝钦同绩死于旅店。”
在《玉镜新谭》卷之八《白绩》上是这样记载的:
“慨白逆挡事败,而伏国宪也,犹荷圣明宽厚,姑置凤阳。然枯恶不俊,仍悻悻就道,拥护儿及千人,皆素所蓄壮士,身佩短兵,满载金珠奇玩四十辆,骡马数白骑,意气扬扬,雄心未已。行至阜丘,就旅舍宿,忽有心腹密传杨通政上言云云,旦夕祸且不测矣。于是,忠贤长叹僵卧,戒左右歇息,明日早行。听壁厢人静,夜半白起,随解所系之带,悬于梁上。其所亲爱小中贵李朝钦,梦中惊起,亦白经。逾时,家丁六十儿不闻其声息,启户视之,二人皆气绝矣。急报县尹,震动一方,观者杂沓,行李散失,舆从逸去。抚按疏闻,得暂埋候勘之旨。越三月,定爱书,凌迟处死。发其尸而忠贤不化,李朝钦已腐,唯残骨一具耳,逆挡若待天刑行戮者也。遂起而寸碟于市。”
在《先拨志始》卷下上记载着 :
“十一月,降魏忠贤净军,发往凤阳,犹随从甚众。上谕兵部:‘逆恶魏忠贤擅窃国柄,蠢盗内努。枉陷忠直,草营多命。本当肆市以雪众冤,姑从轻降发凤阳。乃巨恶不思白改,辄将素蓄亡命之徒,身带凶刃,不胜其数,环拥随护,势若叛然。联心甚恶。著锦衣卫即差的当官旗前去扭解,押赴彼处,交割明白。所有跟随群奸,著该抚按官即行擒拿具奏。若有疏虞,责有枚归。尔兵部马上差官星速传示。’时忠贤与腹挡李朝钦行至阜城,投宿次。严旨既下,朝钦先知之,密告忠贤,稗白为计,从众立刻星散。忠贤白度不能免,取酒与朝钦痛饮,至四鼓,俱绩于旅店。”
在外史氏辑《圣朝新政要略》卷三(天启七年十一月十九日)上记载着:
“巡按直隶卓迈奏:魏忠贤同李朝钦于十一月初六日绩于阜城县店主家,相验是实。”
在《明季北略》卷三(天启七年丁卯八月始)《魏忠贤白绩》上记载着:
“兵部闻旨,即差千户吴国安前去扭解。魏忠贤行至新店,距阜城县二十里,密得李永贞吃报,知不免,晚至县,宿尤克简家。忠贤闻之,益凄闷,遂与李朝钦绩死。刘应选晨起见之,大惧,与心腹至忠贤卧室,于县,收取金宝,申文上司,佯呼云:‘忠贤走矣。我去追耳,’遂南驰。郑康升宿袁光灿家,惊起,报将车辆寄库,随人寄监。”
在《明通鉴》卷八十(纪八十、熹宗天启七年)上记载着:
“十一月,甲了,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己匕,魏忠贤白绩死。”
另外在《启祯两朝剥复录》卷五,《三朝野记》卷四等对魏忠贤滴凤阳、自蠕等事亦有载。那对照魏忠贤的死,凤姐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些内容明显能让我们领略到一些“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味道!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前一篇:红楼(58):批书人眼中的凤姐
后一篇:红楼(60):王熙凤因何被休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