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55:孙权的魄力
(2015-07-23 23:09:26)
标签:
文化孙权曹操周瑜诸葛亮 |
分类: 三国正解 |
孙权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要么战,要么降,他总共只有这两选。两派人分别都来劝说他。
主降派张昭说:“听说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认为比得上袁绍么?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打败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难道你比袁绍还能干些?”
主战派鲁肃说:“你不能听他们瞎说,他们都可以投降,惟独你不能投降。他们投降了,当什么官的还是当什么官,你投降了,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两派人说的都有道理。
因此,他很有必要先了解了曹操的虚实再作最后的决断。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他分别问了诸葛亮、周瑜两个人。
(一)孙权问诸葛亮
诸葛亮说:“曹操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哪有这么多?莫非诈乎?”诸葛亮就一一算给他听:“非诈也。”
1.
曹操本来就有兖州、青州军二十万;
2.
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
3.
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
4.
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
1.
双方出资的本金各占多少份额,
2.
双方付出行动后的贡献各占多少份额。
这样,大家各自按股分成,是争议最小的做法。诸葛亮故意夸大曹操的兵力,对刘备方绝对是有好处的。因为将来一旦打败了曹操,论贡献的时候,你孙权杀了多少曹兵,那么,剩下的,就都是刘备杀的。刘备的贡献当然就一定要比孙权的贡献大。
无论得不得逞,总是有利的,没多大害处。如果真的把孙权吓傻了,那诸葛亮还有妙计破曹操,不让孙权投降。所以,诸葛亮的这一步是正确的。并没有什么错误。
(二)孙权问周瑜
周瑜说:“曹操的战书上写的是八十万,肯定是诈唬人的。我给你算一下:
1. 曹操的后方不稳,他怎么可能把所有的兵都派过来呢?带过来的中原士兵,最多只有十五六万,并且经过长途跋涉,已经是疲惫不堪,哪还经得起折腾?
2.
刘表的实力我们还不清楚吗?曹操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而且这部分人投降曹操,只是想占曹操的便宜,怎么会真的为他卖命送死呢?
3.
这帮乌合之众跟本就经不起打,你不要再迟疑了,给我精兵五万,完全可以战胜他。
曹操在周瑜眼里完全不堪一击。他为孙权揪住了曹操的五个弱点:
1.
西北的马超、韩遂老是在瞅机会反曹操,我们在前面进攻,他们必然会在后面偷袭,此为操之后患。
2.
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原所长。中原的铁骑到了长江天险,就叫他寸步难行,只有站在那挨打的份。
3.
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现在是严冬季节,他的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他肯定是想先站稳脚跟,等明年开春再战。我们必须现在就打,机不可失啊。
5. 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找到了对手的弱点,也就是有了“胜机”。周瑜说:“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是汉贼。将军神武雄才,割据江东数千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奸,怎么能说投降呢?何况这是曹操自己跑上门来送死。”
按周瑜的分析,胜算概略相当大。只以一杀四,就可以全胜。很容易的。孙权决定了:打曹操!
孙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天下若非有孤,老贼已成帝业。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这一年,孙权仅26岁,周瑜33岁。孙权对周瑜说,你先去搞,若搞不赢,你就回来找我,我亲自去搞,誓与曹操决一死战!
但是,孙老板的难处,周瑜不知道。周瑜只考虑的是赤壁这一线的状况。而孙老板此时面临的是三线作战的极为被动的局面:
1.
赤壁这一线,曹操的主力部队,
2.
曹操分部兵力,从上面合肥一线也在进攻孙权,孙权很难受,
3.
孙权的后方很不稳,这一线的山贼势力正在发难。孙权更难受。
周瑜要5万精兵,孙权一时拿不出来,周转不灵。确实没有办法,只能先调给周瑜3万再说。
所以,在这一回中,刘备以“空头支票”的形式作为第三方势力与孙权合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