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52:诸葛亮的第一计

(2015-07-23 21:33:56)
标签:

刘备

刘琦

妙计

刘表

诸葛亮

分类: 三国正解

 刘备希望得到刘表的荆州,究竟有没有机会呢?前面说过,机会的产生,一般有三种情况:     1. 对手白送。     2. 对手出错。     3. 对手不得不。     

刘表当然不想把荆州白送给刘备。同时,刘表的制衡手段是正招,由蔡瑁死盯着刘备,你刘备稍不注意,反倒给蔡瑁提供了机会。所以刘备就一直在耐心等待。     

诸葛亮为刘备谋了好几计,怎样袭取荆州。刘备的口头禅:“刘表,吾之兄弟,不忍夺也。”为什么不忍夺?是因为兄弟手足情深?不是滴,是因为你诸葛亮说的那些妙计,都是行不通的,刘备只是不好意思说破。       

刘备需要等待真正的机会。后来,真正的机会终于出现了。刘表在去世前,决定重用刘备。刘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琦代表外地人,没有势力;小儿子刘琮代表本地人,有蔡瑁的势力。 

如果让小儿子接班,就一定是外戚蔡家独自掌政,制衡变成了失衡,权利很快就会被蔡家掏空,那么,演变的结果:刘表两个儿子的性命都将难保。     

如果让大儿子接班,叫刘备来辅助,就一定是本家刘备和外戚蔡瑁共同掌政,制衡还是制衡。(刘备占优。)那么,演变的结果:两个儿子都可以平安无事。     

所以,在这种大局下,刘表就“不得不”提供一次托孤的机会给刘备,把刘备提拔到和蔡瑁持平并略高的位置上。这才是刘备等来的真正机会。

这个机会不是把荆州白送给刘备,而是叫刘备来辅助大儿子刘琦。这样,就必然为刘备将来夺取荆州创造了重要条件。       

刘表请刘备喝酒,谈这个事,又叫大儿子主动接触刘备,都是在为促成此事而行动。这些是瞒着蔡夫人秘密进行的,刘表的良苦用心,刘备当然是明白的。双方的意思也都一致了。     

其实,大策略都是朴实的,并没有什么妙计可言。大儿子刘琦在接触刘备的过程中,就缠住了诸葛亮,说继母不能相容,你给我出个什么妙计。因为诸葛亮这个人的妙计还是比较多的,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刘琦一定要问他。但诸葛亮说,那是你的家务事,我不管。     

结果,刘琦不死心,倒是先设下一妙计,把诸葛亮骗到楼上不能下来了。诸葛亮不得已,大概是随便应付了一下,就跟他讲了个“在外而安”的故事,叫刘琦躲到江夏去。刘琦拜谢,马上就跑到江夏分部那边去了。     

这就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计,解决别人的家务事。怎么看,都很平常,看不出有什么高明的地方。反正算是一计。可就是他这一“妙计”把刘表刘备的大计打的粉碎!     

按刘表刘备的大计:刘琦应该和刘备越来越密切。 按诸葛亮的“妙计”:刘备在北,刘琦往南,越来越远离! 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刘表的遗嘱不能传到刘备、刘琦那里去。刘表病重时,刘琦来看望,蔡瑁不让他进去。刘表死了,刘备、刘琦都不知道!刘备、刘琦都失去了得到荆州最为关键的一次机会。荆州被蔡瑁白得了!    

按罗贯中的原意,诸葛亮是小家子气的,“妙计”多不能得逞。毛氏父子乱改,烂计都成了妙计。这些就不多说了。还是提炼出对我们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同时有好几个“妙计”,不知道怎样取舍,究竟该选定哪一个为最好?这其实是有定式的:     

1. 同时有多个妙计,各有各的妙处,看起来都是很好的计策。所以,没有理由单方面认定,一定是哪一个为最好。理论上,都好。     

2. 具体的计策,属于战术范畴。大的谋略,属于战略范畴。战术有战术的优选策略,战略有战略的优选策略。任何具体战术都一定是从属于大的战略的。     

3. 因此:服从大局的妙计,才是好计。不服从大局的妙计,不可轻用。 也就是说,当我们有多个妙计的时候,应该选择最符合主策略的那一个,放弃其他不配合主策略的妙计。     

在《公子三求计》这一回中,诸葛亮为刘琦设计的范围应该限定在:     

1. 应该出一个:怎样才能让刘琦公子继续呆在荆州总部,却不被蔡夫人陷害的妙计。 

2. 如果是选择离开,就应该出一个:怎样才能让刘琦公子来到皇叔刘备身边的妙计。     

3. 或是出一个什么妙计,把刘备从新野再调回荆州总部,看护刘琦公子。     

只有限定在以上范围内的妙计,才是与主策略相配合的。而诸葛亮却叫皇叔在荆北,公子在荆南,很明显,是与主策略相违背的。妙在哪呢?

无论如何,蔡瑁抢小儿子,刘备就应该抢大儿子。这样才不吃亏。否则,你一松劲,你就没戏了!看人家上台。

如果符合主策略,将使刘表、刘备、刘琦、刘琮四人受益。不符合主策略的妙计最多只能使刘琦一人暂时受益。     

初出茅庐第一计,其实是个砸锅之计。使蔡瑁很轻易地就占尽了便宜,得到荆州没费吹灰之力!!!刘备熬了那么久,才熬到一点希望,被诸葛亮三句话给解决了。幸好刘老板是个深知“得何足喜,失何足忧”的大度之人。       

切记:与主策略相吻合的妙计最有用,与主策略相吻合的劣计也可用,与主策略相违背的妙计最好不用,与主策略相违背的劣计绝不可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