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46:关羽千里走单骑不为人知的原因
(2015-07-23 16:56:05)
标签:
文化曹操关羽刘备吕布 |
分类: 三国正解 |
吕布占徐州的时候,因敌不住曹军,就派部下秦宜禄去袁术那里求援,哪知袁术看中了秦宜禄,强留他作官,并把一个汉室宗亲女子嫁给他为妻,于是,他徐州的妻子杜氏就成了弃妇。被关羽看上了。
后来曹操围攻吕布的时候,关羽多次请求曹操,如果攻下吕布,请把秦的老婆赏赐给他。曹操答应了。破城之后,关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曹操要人,曹操却留为己用,“乃自纳之”。关羽为此深恨曹操。
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逃离曹操,关羽斩杀徐州刺史,占领徐州,反了曹操。兵败被擒,曹操不但不追究,还封他为偏将军,待以厚礼,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白马一战,关羽斩杀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
关羽的这个选择究竟如何呢?我们试分析之。
(一)跟曹操
1.
已有的确定条件是:关羽已经做到杂牌将军的级别了,汉寿亭侯。即使不再奋斗,也比较接近人生最大成就了。
2.
将来的不确定前景是:受曹操重用的概率大。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就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升职,很容易做到正牌将军的位置。前景看好偏多一些。
(二)跟刘备
1.
已有的确定条件是:刘备自己都没有立锥之地,什么也不能给他,一切都得从头再来。起步条件近似于“零”。
2.
将来的不确定前景是:依然不确定。弱势集团要想战胜强势集团,概率是比较小的。前景不怎么看好。
这么说来,关羽的选择就是一次非理性的选择了。按《演义》的说法,关羽是为了讲义气才离开曹操的。而按正史,是为了一个女人和讲义气这两个原因才离开曹操的。(正史只说他们情同兄弟,没有说结拜成兄弟。)无论是为哪一个放弃既有的利益,都是非理性的。
但是,选择权在关羽。他做出任何选择都是可以的。只是非理性的选择让人感觉别扭。我们假使关羽的选择是理性的,那么,该怎样解释他的行为呢?那就是:曹操所给予他的,少了,不能满足他。曹操应该是对待他最好的呀,其他将领都没有过那种待遇,怎么还不能满足他呢?那就只有一种解释:曹操无法满足他。也就是说,他想成为曹操,他想成为新一代的第一霸主!这个价格太高了,曹操开不出的。那么,关羽是否具备这一目的的条件与动机呢?
(一)外部环境
(二)自身能力
(三)动机
在关羽看来,只要有一次机会能打败曹操就行了。只要打败了曹操,刘备可以当皇帝,关羽成为曹操。
纵观三国人物,关羽其实是最狂妄的一个。如果他能得志,那绝不亚于操卓之辈。他可以主动放弃已有的巨额利益,就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