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45:袁绍为什么会败给曹操?
(2015-07-23 04:58:50)
标签:
袁绍对手错漏必要条件曹操 |
分类: 三国正解 |
袁绍战败,开始逃亡,为防止曹操追袭,将金帛车仗图书信件等物资全部丢弃于路,操兵一看,都来捡宝贝,袁绍急渡黄河,只引亲随八百余骑而去。
曹操将捡来的宝贝分赏给士兵,其中捡到一叠书信,全部都是曹操的手下暗通袁绍写的。左右曰:“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曹操说:“袁绍太强了,连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他人呢?”遂将书信焚烧,不予追究。
袁绍逃回冀州,招集残余势力,还欲再战。但他已经没有机会了,占那么大的优势反而打败了,现在劣势战则更为不利。建安七年夏,袁绍旧病复发,就床前立了遗嘱,翻身大叫一声,吐血斗余而死。
袁绍并不是一个草包,否则就难以解释他从一个逃难者混成第一霸主,这可是要凭真本事真功夫的,绣花枕头是成就不了的。曹操也从一个逃难者混成第二霸主,他们都是相当杰出的能人。只是在袁曹争霸的这场竞局中,是曹操赢了。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要想达到“赢”的效果,必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总结取胜之道有三:
(一)具备固有资源,俗称为“本”。凡是可由我指挥调度使用的一切财力人力物力智力,都是我的本钱。本钱不够,就不具备赢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比如:
1.
刘备和曹操打仗,刘备没有本钱,不具备赢的第一个条件,他就没有指望赢,选择跑。
2.
袁绍打曹操,兵多数倍,他有本钱,他就具备赢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3. 曹操虽然人少,但他认为他的兵精,只要打的好,还是能赢。他也有一定的本钱,所以他也具备赢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有本钱,或赢或输,没有本钱,你用什么赢他?必输!所以说,具备了一定的固有资源,才具备了赢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二)寻找对手错漏
所谓博弈“取胜”之道,也就是不停的寻找“对手错漏”之道。(同时防范我方的错漏)。此千古之至理也!其法有三:
例如:袁绍不发动战争,先搞好生产建设,“不出三年,可以安坐而胜。”这是必胜之道。如果发动战争,虽也可胜,但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袁绍自愿放弃“必胜”,选择“可胜”,即使不算错,也一定算得上是“漏”。这是他自愿的。
例如:A.曹操声东击西之计,诱使袁绍出错,解了白马之围。
3.
利用对手先天错漏。
例如:A. 袁绍掐住曹操兵少粮缺这一先天不足(短),几乎致曹操于死地。
大体上就是这三个方面。“对手的错漏”出现了,“获胜的机会”就出现了。若是没有出现,或是你没有发现,则没有“胜机”。所以说,找到了对手的错漏,才具备了赢的第二个必要条件。
(三)揪住胜机死整 所谓胜机,也就是对手出现的错漏。(胜机 =
对手错漏)。对手没有主动出错,又没有上当出错,先天的短处又保护得好好的。那你就赢不了。
1.
荆柯用计谋骗得近身秦王,胜机已经出现。但他妄想活捉秦王,执行不力,已致功败垂成,遗憾千古。
2.
曹操劫粮去后,兵力已经分散,胜机已经出现。但袁绍没有倾巢出动强攻曹营,执行不力,已致功败垂成,活活气死。
所以说,揪住胜机之后,必须死整,狠狠地执行,绝不能有软招,才具备了赢的第三个必要条件。
这三个赢的必要条件全部都同时满足了,是不是就一定会必赢呢?不一定。
我们可以假设:袁绍在搏最后一把时,放胆全部押进去,(曹操已经全部押上了),双方均势,袁略占优。你猜谁赢?你根本就猜不着!(最多猜袁绍的赢面略大一点。)这个结果是靠“或然率”来决定的。在逻辑之外。
但是,袁绍不押进去,那你就很好猜,袁绍必输!这个结果在逻辑之内。因为曹操同时满足了赢的三个必要条件,而袁绍只满足了两个。
所以,赢的三个必要条件,仅仅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满足A不一定B,不满足A一定不B。)。同时满足了这三个必要条件,就可能赢,但不一定赢,如果不能同时满足这三个必要条件,就一定不能赢。
世界上还没有必赢之术,必赢之术在老天爷手里,就是最终的那个或然率。好比两个最优秀的运动员,实力一样,发挥一样,输赢就不确定,赢者靠或然率。但是一方实力不济,或是发挥不正常,那输就是确定的。
也就是说,胜利者的原因不一定都是必然的,其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而失败者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必然的。一些书上盲目地对胜利者总结出“必胜”的原因,都是不严谨的,甚至有的还是感性的。你去照搬,不会灵的,不足信也。
只有认真总结失败者的原因,才更具价值。因为失败方才是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