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0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015-07-21 00:11:32)
标签:
大将军太监袁绍太监们丙方 |
分类: 三国正解 |
博弈是一门艺术, 研究的是如何选择的学问。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在众多可以选择的条件中, 选择最佳策略可以加大胜算的概率。如果斗争的双方采用的都是优选策略, 那么, 至少可以继续持久的抗衡下去, (即: 不败)。如果某一方采用了劣选策略, 那么, 则很有可能当时就被对手立即吃掉。所以, 我们说: 结果始终不太确定, 但策略总是可以有优选。
在上一回中, 我们分析了太监、大将军、朝廷众官员这三方各自的优选策略:
甲. 太监们的优选策略是: 杀掉大将军。
乙. 大将军的优选策略是: 联合众官员, 杀掉所有的太监。
丙. 众官员的优选策略是: 联合大将军, 只杀掉小部分太监, 使太监们与大将军互相杀伐, 然后从中坐收渔人之利。
这是三方各自的优选策略, 如果某一方违背了优选策略, 失败的概率就会相当大。众官员里又分两派:
1.
袁绍要杀掉所有的太监。
2.
曹操要杀掉小部分太监。
因此, 曹操的方案是丙方的优选策略, 袁绍的方案是丙方的劣选策略。但袁绍的劣选策略正好是乙方大将军的优选策略。
所以, 大将军只派袁绍带兵杀进去, 而不派曹操。袁绍由此获得了执行权, 去执行对丙方阵营最不利的方案。是不是说袁绍没有曹操聪明或狡猾呢?不是的。袁绍的劣选策略, 只是他口头上的, 并不代表他的实际行动, 而他在执行大将军的任务中, 居然又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和曹操一样的选择!
丙方第一步:
太监们向何皇后(现任太后了)求情。何太后对大将军说:“蹇硕要害你,
他已经被杀了,
你怎么要把别的太监都杀掉?
不是这些太监的提拔,
你我兄妹能有今天的富贵吗? ”
大将军说:“好,
算了吧。”
袁绍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丙方阵营优选策略的第一步, 杀了一个太监, 留下其余的太监, 便于攻击大将军。
丙方第二步:
曹操有不同意见: 纷纷招外兵, 动静太大,
其事不秘,
事必不成。袁绍这一步,
其实是个妙招,
他就是要让事不成。
1. 他的目的不是要杀太监, 如果真要杀太监, 秘密的方法有多种, 不需要招外兵把动静搞那么大。
2. 把动静搞大, 是在提醒、逼迫太监们快速下手杀大将军! 自小皇帝登基后, 大将军上升为甲, 太监们下降为乙。若长期斗下去, 太监们迟早是要完蛋的, 太监们完蛋了,
大将军再无牵制,
对丙方就极为不利。
袁绍把外兵招来逼宫, 太后必然会被迫下令诛杀太监。至此, 太监们只剩下唯一的选择: 就是抢在外兵逼宫之前, 先杀掉大将军!
否则没有活路。
结果, 大将军进宫的时候, 被预先埋伏的太监们砍为两段! 把脑袋割下来甩到墙外。大将军遭太监们暗杀, 是由袁绍“招外兵来逼宫”这一步棋直接导致的! 大将军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袁绍一个人单独完成了丙方阵营优选策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却未被人识破。
丙方第三步:
袁绍、曹操、袁术(袁绍弟)率兵冲入宫中,
争先恐后, 奋勇杀监,
且配合默契。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入内, 将太监们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
曹操原先不主张把太监杀尽, 现在丝毫不落于人后, 见太监就杀,
仅有的一点仁慈也没了,
为什么?
甲方乙方大火拼的机会出现了,
丙方阵营等的就是这一天!
必须杀干净,
以防后患。不需要商量,
大家不约而同地做,
就连以前罢了职的官员也赶来助战。
所有的太监们被斩尽杀绝。杀完了太监, 再杀太监的家族, 尽皆灭族。杀完了太监的家族, 再杀到大将军的家族,
大将军的弟弟也以勾结太监谋害兄长的罪名而砍为齑粉。
皇帝内朝的外戚、太监这两股强大的势力, 在一夜之间, 被杀得片甲不留, 成为永远的历史。在这一局中, 作为弱势的丙方阵营, 即朝廷的众位官员, 大获全胜! 记住他: 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