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68:为何梁山好汉是108人呢?

(2015-07-08 18:22:26)
标签:

节度使

卢俊义

宋江

梁山

朝廷

分类: 水浒新解

水浒68:为何梁山好汉是108人呢?


 上回说到,宋江其实是个奸细。朝廷派出“九天玄女”娘娘暗中联络收编,并传天书(实为名册),下达旨意,并许诺道:“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    

也就是说,宋江所谓的“替天行道”,并非全是他自己的意思,乃是上意。是玄女娘娘授权于他替天行道。——替天子行道。一旦招安成功(功成果满),就可以封官拜爵,贵为“上卿”。

所以,宋江才会乐意拿众兄弟们的性命,作为自己升官的筹码。我们再来看卢俊义入伙一段。    卢俊义的出场非常奇怪,前文六十回中从没提起过“卢俊义”的半点信息,也无哪怕是一丝的铺垫。就这样突然冒出来了。    

一日,请到一僧,法名大圆,乃是北京大名府龙华寺僧人。…就请在寨内做道场。闲话间,宋江问起北京风土人物,那大圆和尚说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    

宋江、吴用听了,猛然省起,说道:“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强捕,岂愁兵马来临!”     

北京大名府的僧人,巧的很,“恰巧”被请到梁山做道场,向宋江推荐北京大名府的玉麒麟。    而其他的好汉,没有一个人有什么反应,好象大家都没听说过。只有宋江、吴用知道卢俊义,也只有他们两个人“猛然省起”!    

许多人在读到这一段时,都觉得怪怪的,这卢俊义是谁啊,有这么大能耐吗?以宋江、吴用的江湖地位,用的着这么崇拜他吗?把他请上山,也没见他有多厉害呀。为什么会猛然想起他呢?  

其实,结合上一篇“天书之谜”,就已经很清楚了:朝廷的花名册上早写了有卢俊义的大名,梁山领导三人小组的一员。而看过这份名单的人,只有宋江、吴用两人!所以才只有他二人“猛然省起”!    

吴用化装成算命先生,其实是去与卢俊义联络接头。他要“卦金一两”,这个天价,谁人舍的?所以这个先生并不存心让别人算命。偏偏卢俊义要算,还付了钱:“在下今年三十二岁,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

这一段,也说明了卢俊义并非诚心想算命。因为卢俊义不可能是甲子年的,甲子年也不可能有乙丑月,丙寅日也不可能有丁卯时。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是这个时候生的。你把这给八字报给先生算,那就摆明是在调戏先生。    

奇怪的是,吴用算了,根据这个并不存在的八字,还算出了结果。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在算命,而是在用江湖暗语进行对话交流。“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从现在开始吧,你来带路。    

这从后面可以看到,卢俊义并不怕灾,甚至还要惹灾!说明卢俊义和宋江有着同样的心理,想通过“招安”来做官。因为卢俊义亲口说过这样一番话:“我思量平生学的一身本事,不曾逢着买主。今日幸然逢此机会,不就这里发卖,更待何时!”说明卢俊义是非常珍惜这样一次机会的,因为他逢着了大买主。    

可是,失去了家产、老婆怎么办?卢俊义道“撇了货物(家产老婆)不打紧,且收拾车子捉人。把这贼首解上京师,请功受赏,方表我平生之愿。” 

所以,才要和宋江一起,把这些梁山好汉们都卖了!卖给皇帝,自然能卖个好价钱。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惑,朝廷,那是正规军队!他们又怎么会把这些“乌合之众”招安成正规军呢?没有这个先例呀,朝廷冒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其实呢,这个很正常。因为招安的成本最低,并且回收再利用的价值极高。而剿灭的成本太高,并且毫无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可言。有的朋友可能还是不信,那好,我们就到第78回,看一看朝廷的正规军:皇帝派出了他的心腹,重量级的人物,高太尉,高俅。由高俅率领十路节度使,各领所属精兵一万,前赴济州取梁山,听候调用。是哪十路军马?    

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琅牙彭城节度使项元镇,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那十个节度使非同小可!  高太尉这样评价他们:“前者有十节度使,多曾与国家建功。或征鬼方国,或伐西夏,并大金、大辽等处,武艺精熟。”武艺高强,对外作战,为国建功。武官做到节度使,可以说晋升到了“极致”!

那么,这十个节度使,又是什么来路呢?书上写道:“原来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精兵,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在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些少功名。”   

 原来,这十路军马,早先都是“宋江”,都是绿林出身,都是曾经训练的精兵。受招安后,已经做到了节度使!你看,朝廷这一招,至少也用过十次了,都是成功的。正应了古人一句名言:“要作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由此可见,招安之计,朝廷并非第一次破例,也非冒险,因为朝廷早有先例,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惯例。后来,朝廷用宋江一伙“训练的精兵”去征辽打方腊,其实就是这次用十节度使打宋江的惯性翻版。    

从这个角度来看,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梁山不多不少恰好只为108人呢? 梁山伯地域宽阔,水路相交,易守难攻,是天下好汉心中的向往之地,于是,纷至沓来。存心来入伙的,或犯了法来躲避的,或是战败的,宋江都一力收留,热情款待。人数不断增加,蔚为壮观。    

可是,到了第71回排定了座次之后,就再没有发展一个新成员了,梁山头领的人数,被永远的定格在了108的数字上。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从这之后,前来投诚的都不再收留了?为什么是108位,而不是109或者是其他呢?从梁山的发展理念和规律来看,这是不合情理的。    

任何团体,只要还在发展,就一定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梁山也一样,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他们再吸纳新成员呢?这就只有一种解释,梁山的规模,是早就被圈定、限制好了的。按照“天书”上的要求,梁山的编制名额,只能是108个。因为朝廷也要防范风险啊。所以,人数一到齐,梁山伯的大门从此也就关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