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咬舌”的史湘云为何惹人爱?

(2015-06-24 17:10:18)
标签:

史湘云

宝钗

黛玉

林黛玉

宝玉

分类: 红楼多解

红楼:“咬舌”的史湘云为何惹人爱?

 

       史湘云,《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放女性。但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好不容易嫁个了才貌仙郎,却暴病而亡,湘云立誓守寡,也就很苦。

  且看《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史湘云一出场就给我们留下了娇憨的印象:“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        

     “二”念成“爱”,饶舌却喜欢说话,少年史湘云的天真单纯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虽然说话有些饶舌,但洒脱娇憨的本性一直到她出嫁前,总是让我们感到她是这样的可爱。
  史湘云憨直可爱,常作男装打扮,书中这样出色的描写道,“活脱儿就像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偏她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她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作者借宝钗和众人之口,赞扬了湘云的洒脱疏狂。在那样的时代,史湘云的装扮即使算不上惊世骇俗,也是胆大妄为。要知道,女孩子笑不露齿,坐不露膝,是当时时代的准则。看看湘云的身世我们知道,她在襁褓之中父母双亡,寄居在叔父家里,谁都不大关心她,虽然湘云缺少了天伦之爱,缺少了一点温暖,但也减少了家庭的礼教束缚,和相同环境下其他女孩子比,在精神上反倒自由了一些。所以她的言语,她的举止,往往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所以整部红楼,湘云的憨与平儿的俏、凤姐的辣、探春的敏,黛玉的愁等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她的这一特点让读者很难忘记。当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在饭桌上做了一个滑稽的动作时,满屋子的人都乐不可支,其中湘云笑得最豪爽、最开怀:“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一个“喷”字活脱脱画出湘云的笑貌,非她莫属。再看看其他女孩子,虽各有特点,但在贾母面前,谁都不敢过于放肆。即使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宝玉也只是笑着滚在贾母怀里。
  除了装扮神态,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史湘云也是说话不经过大脑。有一次,史湘云失言,说演戏的小旦“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赶紧使颜色,劝她别说。湘云恼了,当晚便让丫鬟收拾衣服要回家。史湘云又常常夸薛宝钗,并嘲笑贾宝玉在黛玉面前的低声下气,因此也引起林黛玉的不满。可是,史湘云是个胸无城府的人,所以话既出于无意,心也就不存芥蒂,别人当然也不可能记恨。待人均出自真心,她与宝钗交好,当黛玉取笑宝钗为宝玉执绋绣花时,她顾左右而言它,不肯与黛玉一起取笑。其为人率真,自然天成,胜过钗黛。
       史湘云生下来就是一个孤儿,“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作者写黛玉,将人物置身于身世之悲和相思之苦中;作者写宝钗,将其置身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作者写宝玉,将其置身于“爱博而心劳”和他与家长的冲突之中。可是,作者写史湘云,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笔墨。我们在读到有关史湘云的文字时,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史湘云的出现,总是给我们带来一种欢快热烈的情绪,读起来很轻松。史湘云不是没有个性,她也有生气的时候,但并不给人压抑的感觉。贾宝玉听了史湘云关于仕途经济的“学问”,当场就予以驳斥:“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宝玉的话说得很难听,他的原则性上来了,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史湘云并没有因此而和宝哥哥“掰了”,“她和袭人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么?’”。
        作者描写史湘云,展现她“英豪阔大”的巾帼气质,主要是通过“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的一个个特写“镜头”来完成的。作者两次写到史湘云的睡态。一次是和林黛玉对比着写的:“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林黛玉的睡态是凤姐形容的“风吹吹就坏了”的“美人灯儿”的睡态。史湘云是一个大大咧咧、欢蹦乱跳的姑娘,所以睡觉的时候也不老实。一次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嘴里还在“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嘟嘟”的作诗。在大观园的少女之中,能够这样坦然地在花园石凳上睡觉的,睡得这么香、这么甜、这么美的,又这么富有诗意的,除了史湘云,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作者把史湘云的“憨眠芍药裀”设计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再好不过地说明了作者对这个人物是多么喜爱。
       史湘云做事不拘小节,兴之所至,任由挥洒。她和宝玉在雪天里,割腥啖膻,烧烤鹿肉。黛玉嘲笑说:“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庭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庭一大哭!”可史湘云却反驳她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是真名士自风流”,多么掷地有声的回答!作者通过对湘云的刻画,实际在她身上,寄寓着曹雪芹对理想中的青年女性的部份期望。
       大家都知道林黛玉自小丧母,年少丧父,所以她时常多愁善感,长吁短叹。可是史湘云的身世却比林黛玉更惨。在第五回“神游太虚境”那个包含着许多隐秘信息、暗示金陵十二钗未来命运的画册里,史湘云的画面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判词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画面上云飞水逝,表示史家的盛世光景不再,暗示出史湘云悲惨的命运;判词则概括了史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的身世。这个生于侯门望族的少女,自幼失去父母,且遭逢末世,如蓬草飘零,转眼之间,家世急剧衰落,好像在夕阳的余辉中,凭吊逝去的繁华,命中注定她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愁苦的一生。
       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里,史湘云在书中第二次出场,来到大观园。袭人对宝钗说,要烦史湘云给贾宝玉做鞋子,经薛宝钗点拨,袭人方才明白“上月我烦她打十根蝴蝶结子,过了好些日子才打发人送去”的原因;宝钗过生日,史湘云没有钱买礼物,只好“将自己旧日做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贵族小姐对史湘云来说仅是个虚名,她常常做活到半夜三更,但是极少向人诉苦,从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所以活得健康而乐观。正如她对黛玉所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象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她是个名副其实的乐天派,对生活总保持着昂扬向上的进取态度。
      除了“英豪阔大”的气质、“霁月光风”的品格,史湘云聪慧敏捷的才华也令人称赏。不管是海棠社咏菊,桃花社填词,在大观园有限的几次诗社活动中,湘云的表现始终是才气横溢。“芦雪庭即景联诗”一回中,她锋芒毕露,口吐珠玑,妙语叠出,当仁不让,一人力战宝琴、宝钗、黛玉,才气超人,赢得众人喝彩。凹晶馆联句时,史湘云的机敏反应和新巧答对直逼潇湘妃子。“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诗句虽然悲凉凄婉,但不可否认,史湘云是当之无愧的才女。而且她不象黛玉恃才自傲,也不似宝钗藏拙装愚,在表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湘云的一举一动无不爽朗大方。
       可惜史湘云,一个封建末世的贵族小姐,一个天真淳朴的娇憨姑娘,一个意气风发的妙龄才女。却如此命运多舛,从小是“纵居那绮罗中,不知娇养”,好容易嫁个如意郎君,还是痨病,贤妻做不成,良母更不可能了。史湘云“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结局,最后只能是郁郁而终,在那个令人痛惜的吃人的社会里,天地间一流的奇女子,竟然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竟然被这个社会所吞没,封建社会不走向没落衰败,焉有天理?

       江湖客写至此赞道:潇洒云姑娘,常着男儿装。醉眠芍药裀,雪中烤肉香。诗与宝黛敌,豪气胸中藏。自小总悲苦,蓬草吹斜阳。高唐云散尽,流水枯湘江。天下纷传奇女子,意气风发才情长。不为悲苦不流泪,大观园里笑声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