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人生标准是什么?

标签:
情感合理的人生标准是什么 |
很多人都在这样的矛盾中,工作越忙,越是想要消费,但是消费又需要有很多很多的钱,所以为了赚到更多钱,又要更努力工作,这就是现代社会最大的恶性循环。
看起来除了更优秀,占有比生存多得多的资源,早日获得从欲望中解脱的财务自由,就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跳出这个循环了。
然而生命难道只有这个层次吗?
其实,生命是多元的。
我接触互联网的很多创业人,但我也不断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最安稳的中产阶级。可是有一天他不要一切,断去世间的连接,追逐着自己的流浪和无依无靠,从此病苦贫困,没有亲人,没有朋友。
但是当他在太平洋的孤岛上享用着无所事事的二十四小时作画时,他也享用着终极的自由。
高手,这个词语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他看起来更像是追逐着自己的失败,但客观上,至今他仍然连接着许多人极深的内心空间,是因为他也成了另一个层次的我们自己。
在更多的层面上,人们总是有无数选择的,但这些选择却常常被忽视。
成为时代尖端的大神,既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但是也不完全是我们能决定的。
让自己舒服,才是每个人首先要面对的第一件事。
不过更难的是,找到这种舒服,首先要敢于先忽略所谓优秀不优秀这个维度,它会对你自我安全感的威胁;其次,是要将“自己”本身看成最重要的标准。
村上春树在谈到自己为何要选择成为职业小说家时说到,这个选择给他带来的内在不安。
“别人自有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这样的差异产生了细微的分歧,数个分歧组合起来,就可能发展成大的误会,让人受到无缘无故的非难。
遭到误解、受到非难,绝非令人愉快的事件,还可能使心灵受到深刻的创伤。这也是痛苦的体验。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苦痛和创伤对于人生而言,其实很是必要。想起来,正是和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
我并不是说我们不该去学习这个时代的精英思维,不应该与时代保持同步,不应该希冀自己做得更好。
而是,我们除了能接受那个超级优秀的自己,是否也能接受那个平凡的自己呢?
优秀或者成功,从都不是人生唯一的标准和意义。
正如海灵格说:
“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带着一个前提假设,就是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来自生命的贡献。”
回过头来,我想问问那个想要成功之后再结婚生子的“高手”说,有没有一个可能,生命本身就是无意义的,所以才需要结婚生子、事业等这一系列的人生事件,来促成你去寻找你要的答案?
这些不同层次的事件,不断来启发你,让你有机会分辨自己的感觉,确认自我的形状、打磨出它的质地。而在事业上的进展,终究也是其中一个打磨自我的“实验场”而已。
高手的焦虑,实际上是由当今这个单一的价值观和解释系统带来的。看到这一点,意味着我们要选择新的文化与价值,看看过去的是否过于单一,不够多元。
等当了创业者、职员、男友、丈夫、爸爸……体验到的自己越来越多元后,你也在一步步解锁着自己人格深层的结构,等它们完全展开了,在更大的格局中,你对自己的肯定和意义的维度就不一样了。
(谢谢朋友们对孙格格的关心)
前一篇:什么才是好婚姻的标配?
后一篇:别说你很努力,你只是在白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