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有诗意:《中国诗词大会》观感

标签:
中国诗词大会人生自有诗意古典文化的情怀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与远方 |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这档以古诗词为题材的节目,激发了人们心中对古典文化的情怀。
人生自有诗意,诗词中的意蕴与境界,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人们推崇他们的原因么?不是,真正感染人的是诗歌带给他们的那种从内散发出的美。
1
武亦姝
满足了网友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武亦姝,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
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诗词储备丰富,还写得一手好字。
开赛以来,16岁的她以罕见高分攻擂成功,圈粉无数!
“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武亦姝脱口而出的一首《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让现场老师、观众、主持人由衷赞叹。
何为诗?对她而言,“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场评委点评称。
2
叶飞
诗意点缀生活
13岁的初一学生叶飞,擅长用文言文写作,小小年纪就有不俗的诗词积累。
叶飞2岁时就开始读唐诗,3岁时开始接触《三字经》、《弟子规》等古文启蒙书籍。渐渐的,叶飞对于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所涉猎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但对于古文书籍却是“情有独钟”。
对小小的他而言,诗词是生活的间隙,让兴趣生根发芽,成长过程中的“间隙”被诗意点缀。
3
陈更
躬耕书田
北大博士生陈更,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连续好几场都是擂主,诵读诗词时,总是展现着自信的笑容。
台风镇定、落落大方。躬耕书田,诗歌带给她的是心中那份宁静。
陈更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校园里,像是一滴水落入了未名湖,她从不奢求自己能在湖心激起一朵深深的涟漪。陈更说,“从进入燕园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了要不断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同时不失为自己。”
“诗与远方”
如果你认为上面说的只是诗本身,那让像我们一样平凡的他们来告诉你何为“诗与远方”。
1
白茹云
淡定、豁达
2月6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九场让许多人泪流满面,因为她:一个40岁的农民,白茹云。
她从诗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她面对生活、面对远方的态度。在柔弱的外表下,白茹云有着强劲的风骨、坚定顽强的精神,而这份坚强激励着她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方向。
2
王海军
诗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三场的百人团选手:王海军。
王海军来自内蒙古,65岁。他做了一辈子农民,只读了4年书,但却非常热爱诗词。现在他摆摊修自行车贴补家用,修车间隙也不忘写诗,过去三年他已经写了一千多首诗。
对他来说,这一辈子,诗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总能带给他希望和渴求。
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传诵千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前一篇:脾气不好到底是种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