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来北京,它给了你什么?

(2015-04-21 20:42:15)
标签:

情感

你所在的这座城市

你的社会属性

大城市给了你什么

什么是职业规划

为什么要来北京,它给了你什么?


有一位中文系姑娘,这个姑娘特别好,瘦瘦的,大眼睛,柔情似水,很有气质,学习成绩 也不错。

2014年的冬天,我和她联系上了,对方已经是一个家庭主妇和孩子的妈了。

她对我现在的状况很震惊,我竟然在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在文艺圈混了这么多年,还出了书,而且还是单身。

她直言对我的羡慕,羡慕中带着深不见底的失落,她是个非常知性和文艺的姑娘,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就喜欢古典音乐、摇滚乐和诗歌,所以,我现在的状况其实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她这种美丽、知性又暗怀自我的姑娘,应该来大城市,应该在外面的世界自由地飞,应该 把最好的年华奉献自己喜欢的那种生活。

但她是个独生女,是个乖乖女,她跟我这种人不一样,她是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妈妈让她毕业后回老家生活,她回去了,妈妈让她相亲结婚,她嫁人了,她足不出户,守着一堵围墙,守着吃奶的娃娃和唠叨的婆妈。

我安抚她,告诉她我其实是个不着调的二百五,我现在的生活不值得羡慕,因为我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给资本家兢兢业业的卖命,我和家人在逼婚问题上大战了4年。

她语气不改,依旧是羡慕与失落,于是我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因为在她眼里,我的那些“代价”微不足道,跟她这些年比起来微不足道。

还有一个中文系的男生,叫小高,他是我大学的好朋友,小高家里条件不好,他上学的学费是家里借的,他暗恋人家班花,也不敢表白。大学毕业后,其他人都想办法留在城市任教,石家庄四中啊,保定一中啊什么的,他却主动去了偏远的坝上贫困县当老师,他想用 那个地方洗刷掉他曾经的痛楚和屈辱。

几年后,他洗刷完了,跑到北京找我,他不止一次提起他想来大城市发展,他甘愿为此放弃那份在编的教师工作、放弃自己在那边刚刚按揭买到的房子。

那堵偏远的体制内的高墙围绕着我爱过的这些人,围绕他们一辈子,对于一个有时代感的、有文艺情怀的、知性的、上进的人来说,这会把他们逼疯。

所以,你来到大城市,不管你在这里生活得怎么样,你已经成功了第一步,你已经赢了同时代很多很多的人。



你如何理解你所在的这座城市?

前 些天我和朋友吃饭,其中一个聊起她现在所在的那个公司,这家公司是打法律擦边球搞民间集资的,老板是个六十岁的江苏老头,早年没本事被媳妇抛弃,后来 创业挣了一亿多,成了在京的土豪。老头和手下三个女部门经理都有一腿,这些女经理没什么文化,二十岁就跟了老头,她们向老头讨要房子与汽车,老 头给她们各自打了个白条立了个字据。老头最近病重住院,公司副总要求那三个女经理放下手头的工作轮番去医院陪床,女经理们去了,揣着白条去了,她们目的很 明确,一旦这老家伙不行了,就现场逼他兑现白条。

很搞笑对不对?这哪儿是一个公司啊,这分明就是旧社会地主家的后院,老头一口气养了三个小妾。

北京搞笑的小公司特多,表面上是时尚的光鲜的,可骨子里还是人情世故、家族式经营甚至男盗女娼那一套。

2011年的时候,我去国贸SOHO找朋友,朋友所在的公司是个做山寨游戏的,什么叫山寨游戏?就是老外花三到五年时间投资开发一款游戏,卖十年,这家SOHO的公司呢,三个月山寨一个,卖一年。

物质层面,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已经和西方没什么差别,大家都用着iphone,喝着星巴 克,在装潢非常现代化的大楼里上班,平时也都西装革履,张嘴闭嘴就是“品牌”、“市场”这些概念。精神层面呢,我们其实和西方差得很远,没办法,我们国家 开放才三十年,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才十几年,物质、经营理念等等等等我们很快就能和国际接轨,可实际做起生意来,还是中国人那一套,陋习百出。

我 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城镇化的时代,乡下人进城,城里人进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再往国外跑,这种情况还要持续30到50年。我们现在的社会面貌有点像19世 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到处都是进城务工的人,到处都是土豪,土豪的特点是什么?钱多,人粗,大多靠着资源型经济发家,木材、煤矿。土豪只是一个时 代的产物,大多无法长久,因为市场化的经济会不断地进步和转型,土豪们想要维持自己的财富,不得不尝试投资其他产业,但他们往往又不精通新兴的那些产业, 接着成为了牺牲品。

有句玩笑话是这样说的:“泰坦尼克号即使不撞冰山,上面三分之一的人二十年后也得死,那三分之一的人指得就是头等舱的富人,他们大多是那个年代的土豪,他们果然在后来的经融危机中死伤大半。

不要把那些土豪当偶像,把你自己当偶像就行了。这个城市我们要分两个层面去看,一方面,它很洋气,这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一方面呢,它又那样土气,这 体现在精神层面,精神层面要想真正洋气起来,还需要个年头儿。年轻人,在这样的地方,遭到鄙视,受到委屈,没必要气馁,反过来你们应该鄙视他们,因为你比 他们年轻,你比他们洋气,未来你会比他们更洋气。



你如何看待你的“社会属性”?

作为外地人,我们的劣势是什么?是户口,这谁都知道,户口会影响你买车买房,影响你结婚生子,影响你孩子的学业等等。很多外地姑娘的理想之一就是嫁给北京人,就是为了这个户口福利。

户口,已经渐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不容,未来五年到十年,北京必然会有户籍制度的改革,但你别指望政府会给你类似今天北京人一样的待遇,全世界任何的政府在福利上找平衡,都不会选择向上拉平,只会选择向下拉平,所以届时倒霉的是北京人。

作 为外地人,我的优势是什么?是自由,这不是我瞎掰啊,我认识过很多北京朋友,其中有个姐姐就埋怨过外地人的这个优势,她说:“你们这些人, 带着青春和才华,带着势利和手段,来这个地方混,你们混够了,赚够了,学够了,疯够了,回你们那个安静祥和的小城市去生活,回你们那个风景如画的故乡去养 老,我们北京人去哪儿?我们只能守着脏乱与雾霾,你们这些人,根本不爱这个地方,你们只爱这个地方的钱,你们达到目的就走,无情无义。”

她和很多北京人一样,自小就被父辈灌输一个道理:“我们北京人生下来就是爷”。日子过得洒脱,他们生下来就有户口与房子,仅这两项,很多外地人一辈子都拼不到。


事业层面,你作为外地人,在北京拼够了,不满足,可以心无杂念地转 战其他城市,而同样拼事业的北京人,往往比你要多出一份乡恋。我曾经接触过一个酒行业的高管,这家伙才华横溢,来京两年,升得特别快,挣钱也特别多,当时 很多人问他:“你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在北京买房子成家呢?”他说:“南方的房子又大又便宜,环境还特别好,我干吗把血汗钱花在这儿,何况这地方连个户 口都不给。”这家伙后来被他们集团调去杭州分公司了,在那边全款买了个房子。北京对于这个人来说,只是一个拼事业的平台,一个攒钱的工具

当然我没有绝对化,很多北京人也很有才华和拼劲儿,事业做得也相当好,但外地人的的确确存在“无情无义”的优势。



大城市给了你什么?

大城市给外地年轻人的东西实际上就两个:见识和机会。

“见识”是个挺浪漫的词儿,听起来很虚,实际上不是这样,你在北京呆十年,再回到小地方的老家去生活,你会发现你的洞察力跟气质与那些从未出来过的同乡们并不一样,老外有个词儿,叫“Look around”,中国人也爱讲“见过世面”,“见识”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我 非常讨厌一句无知的话,就是“你干嘛要来北京受苦?又没逼着你来!”事实上,我们的确是被逼来的。如果我国和美国一样,东西部发展均衡,几乎各个城市都有 自己的重型产业和特色产业,那我们没必要来都市,对吧?但那是美国,我们国家因为地理、历史等原因,发展不均衡,产业资源大都垄断在北上广这些地方。拿我 个人举个例子来说,我这样的人回老家,没人要我啊,比如乡下一家工厂生产一袋化肥,起个名字叫“特肥”,在电视台轰广告:“特特特,特 肥”,就会卖得很好,这样的厂家不需要我这种追求逼格的品牌工作者。

大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灿烂的赌局,这里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 能让你赌上一把,只要你攒够了赌资,遇到了机会,就可以孤注一掷,不成,你获得宝贵的经历,成了,你获得小地方拼搏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拼到的财富。

我在通州 见过一个男生,2009年来北京打工,挣得不多,日子很紧巴,四年后人家靠着APP发了大财,他才29岁,就融资了几千万。

我们班上12个男生集体来北京发展,做着10种不同的职业,然后每两年回老家一批,现在没剩下几个人了,我坚信留下的这些人里会有人混得出息。




大城市青年的25岁到30岁该做这些什么。

这两年我有很多学弟学妹来北京工作,动不动就问我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年纪,工作辛苦,生活单调,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些什么。”我对他们说:“这 个年纪不用考虑那么多,甭管到哪儿,努力学东西就行了,你不要老琢磨着突然走个捷径发个大财什么的,30岁前你只要完成‘职业规划’这一件事,就足够 了。”

什么是职业规划?很简单,三个东西:你擅长什么?你喜欢什么?你在哪方面有资源?

我有个老乡,他非常喜欢画画,可画得真的很一般,他来北京工作过一年,给游戏公司画场景,这家伙很奔放,喜欢结交朋友,但有点懒散,始终融不进这边 的工作节奏,于是回家乡去了。他心不死,还梦想着搞艺术,借钱开了个画廊,失败了,他爸爸在某机关有很硬的关系,让他去那里上班,他不去,对我吐 槽他爸爸,我对他说:“其实你应该去,我觉得你适合那个地方。”他干脆连我也骂了一顿。

后来,这个男生被他爸爸捏了个短儿,逼着他进了那个单位工作,混得特别好,两年不到就升了科长,科长啊,28岁的科长,前途无量,于是他又开始炫耀他这份工作。

你喜欢的职业,你不一定有天赋,你排斥的职业,你不一定没机会,能力所及,我们就去干。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为了个挣钱,现在生活成本非常高,挣钱不容易,有了钱,保障了生活,你才有机会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东西。

此 外,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尽量放得开点,也就是有点眼光和胆识,我们现在的经济模式就是西化模式,中国传统式的保守与顽固并不适合现在的职场生存法则,“你二十几岁时不腆着脸去拼,难道要等到三十多岁才去拼吗?那时候谁还 要你这张老脸。”

(谢谢朋友们对孙格格的关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