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语言有法可依

(2022-10-15 17:05:31)
标签:

教育

让语言有法可依

榆次区寿安里小学  卫海珍

 

对于学生而言,能说话是本能,而会说话则是一种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说话,让语言有声有色,有力度有厚度,有灵性的。结合自己的两个课堂案例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做好语言示范

师生之间,具有模仿性。只有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自由、光明、有希望的状态,学生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才能启动对语言的兴趣,从而实现质的飞跃。老舍先生在《草原》中写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他实在是语言运用的高手!这段文字中既有对草原实景的描写,也有作者的大胆想象;既有重复使用词语,强调草原美景的独特,也有对作者感受的直接描写。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积累语感,欣赏修辞给文章带来的美,有效地训练和提升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的能力并学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在自己日常的生活所见,这不就是一次很好的练笔吗?

二、贯通文本与学生的桥梁

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贴近教材,感知课文中的语言规律,积累语言知识,学会使用语言的方法。即在篇章语言的框架内,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建设和使用能力。

执教《草原》这篇散文结尾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样依依惜别的画面定格在课文结尾处。现实中,我们与好友分别、与亲人的说再见的画面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经历,于是课堂中我呈现出前不久一位转学同学给大家发来的视频,画面中声情并茂的嘱托引起在座好多同学的泪目,细细咀嚼,其背后不只是浓浓的同学情谊在徘徊飘荡,还有美好的祝愿令人感慨,让人牵念。通过这一引导,让孩子们把这一幕记录下来,不仅是完成对同学情的一趟心灵之旅,更让人懂得,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和信息传导的空间,是思想相遇、感情触碰的地方。

三、实践中提升能力

1.开口读、开口说

张开嘴巴与打开思想密切相关。让学生张开嘴去读、去讲,这是一种卸下思想包袱后的轻快,是最好的语言表现。以纪伯伦的《花之歌》为例,来看看学生的言语表述。生:“清晨……傍晚”,“清晨”和“傍晚”重复用,两个“于是”,前后呼应、押韵,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花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2.动手写

首先,明确语言文字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有物:内容充实、具体。有序: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情:感情充沛、动人,如重锤敲击心扉。有趣: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细微处动人,形象饱满,意境深刻。有文:文词自然生动,词汇丰富,句型灵活多变,巧妙运用修辞。有新意:构思精致巧妙,材料新颖,见解独到。其次,要让学生爱写,爱写才能动手去写。

平时我们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记载成长的历程,多年后,我们将拥有一份宝贵的、美好的人生回忆。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所有的要素都必须以一定的文字组合来体现思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言教学。只有在广泛而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