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有法可依
(2022-10-15 17:05:31)| 标签: 教育 | 
让语言有法可依
榆次区寿安里小学  
 
对于学生而言,能说话是本能,而会说话则是一种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说话,让语言有声有色,有力度有厚度,有灵性的。结合自己的两个课堂案例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做好语言示范
师生之间,具有模仿性。只有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自由、光明、有希望的状态,学生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才能启动对语言的兴趣,从而实现质的飞跃。老舍先生在《草原》中写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二、贯通文本与学生的桥梁
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贴近教材,感知课文中的语言规律,积累语言知识,学会使用语言的方法。即在篇章语言的框架内,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建设和使用能力。
在执教《草原》这篇散文时,结尾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样依依惜别的画面定格在课文结尾处。现实中,我们与好友分别、与亲人的说再见的画面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经历,于是课堂中我呈现出前不久一位转学同学给大家发来的视频,画面中声情并茂的嘱托引起在座好多同学的泪目,细细咀嚼,其背后不只是浓浓的同学情谊在徘徊飘荡,还有美好的祝愿令人感慨,让人牵念。通过这一引导,让孩子们把这一幕记录下来,不仅是完成对同学对友情的一趟心灵之旅,更让人懂得,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和信息传导的空间,是思想相遇、感情触碰的地方。
三、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1.开口读、开口说
张开嘴巴与打开思想密切相关。让学生张开嘴去读、去讲,这是一种卸下思想包袱后的轻快,是最好的语言表现。以纪伯伦的《花之歌》为例,来看看学生的言语表述。生:“清晨……傍晚”,“清晨”和“傍晚”重复用,两个“于是”,前后呼应、押韵,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花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2.动手写
首先,明确语言文字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有物:内容充实、具体。有序: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情:感情充沛、动人,如重锤敲击心扉。有趣: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细微处动人,形象饱满,意境深刻。有文:文词自然生动,词汇丰富,句型灵活多变,巧妙运用修辞。有新意:构思精致巧妙,材料新颖,见解独到。其次,要让学生爱写,爱写才能动手去写。
平时我们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记载成长的历程,多年后,我们将拥有一份宝贵的、美好的人生回忆。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所有的要素都必须以一定的文字组合来体现思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言教学。只有在广泛而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