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企业成长发展理论的产生

(2024-11-04 14:03:05)
分类: 管理创新

世界企业成长发展理论的产生

 理论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不容忍马克思变革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那是必然的。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们,凡能认清资本主义矛盾和问题的人总有人站出来对资本主义某些生产关系进行变革,比如确立劳动者主体地位、让劳动者持有企业股权、分享税后利润,摒弃雇佣劳动和剝削等等。但他们不同意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资产阶政权。空想社会主义者最为典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催生了世界合作经济,并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经济群体和经济形式,新世纪初,全球有两亿多人在合作社就业或参与合作社活动。马克思和列宁在世时引导合作经济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资产阶级则引导合作经济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至今日,虽有国际合作社原则,世界合作经济仍然是理念各异、模式各异、发展生态各异。本质是按马克思和列宁合作经济思想指引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按资产阶级意图走资本主义道路。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变革有两个选择,一是股份制,二是合作制,马克思更倾向于合作制,资产阶级则推崇股份制。世界企业中实行股份制的居多数。股份制企业因各种原因不断遭遇挫折和曲折,比如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按投资比例行使经营管理决策等。1890年马歇尔发表的企业成长理论的三个支柱远远不能解决资本主义企业与时俱进的成长发展需求,于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者和推动者、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者和推动者们一直致力于企业成长发展理论的研究和升华问题。

20世纪初,美国著名企业家卡耐基出巨资让拿破仓.希尔走访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柯达创始人伊斯曼、电信公司创始人贝尔等著名企业家及各界成功人士500人,用20年时间总结出《成功学》,《成功学》就是企业家和企业成长发展的哲学。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一大批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垮掉了,经不住冲击和考验的企业和企业家们迫切需要品质修炼和素质提升,希尔把成功人士修炼和提升的经验写成17项成功法则,奉献给当时需要修炼和提升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必然受到热捧。《成功学》的17项法则只解决了企业家对企业成长发展应有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方法、态度,未涉及制度、产权、分配及劳资关系等问题,对马克思企业成长发展理论而言,《成功学》的局限性是必然的。

IBM原来是美国一家制造商业收款机的小公司,员工素质不高,是在生死存亡线上拼挣的小企业,推销员托马斯沃森加入这家小公司后被提拔为销售经理,继而又买断公司成为公司总裁。1929年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大萧条之后,别人都裁员和收缩市场,IBM不但不裁员,还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以强大的销售力量和独特的经营手法,很快发展成为美国最有实力的商用设备制造企业,世界上第一台真空管的电子计算机是在IBM问世的,到上世纪50年代,IBM成功地占有计算机市场中75%的份额。创始人沃森为公司成长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他给公司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他给公司设计了商标、购买了专利、确立了远景目标、打造了IBM企业文化并培育了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建立了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知识、能力的机制。托马斯沃森是 IBM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成长的奠基人,它为 IBM打造了企业成长发展基因,使 IBM成为美国企业成长的典范,是美国建设企业文化的先行者。IBM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之后又经过重大成长挫折,又经过一系列艰难变革才成为世界公认的从优秀到卓越的“蓝色巨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国曾掀起了一股中小企业发展热潮,大约十年以后从热潮又走向低潮,大批中小企业因成长性差,被迫关闭停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不和谐、不文明问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已经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并有10年经历的彼得德鲁克早已对若干大企业(通用汽车、福特汽车、西尔斯百货、IBM及西门子和贝尔电话公司等)或若干中小企业成长经历、经验以及不成长导致失败的教训深有体会。1954年他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以《大企业、小企业和成长中的企业》专门一章率先提出企业成长理论。他断言,众多消亡和倒闭的大企业,忙乎三、五年就夭折的小企业,大都没有认真研究过企业成长问题;员工多少和企业规模大小不是最大问题,成长才是企业最大问题;企业成功成长的先决条件是管理层必须能够大幅度改变基本态度和行为,设计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和目标,建立绩效考核,建设组织文化,培育组织精神等。德鲁克以管理的视角阐述企业成长,他强调企业成长是把恰当的产品或服务投放在恰当的市场上;必须有战略、有准备,塑造准备成长的模式等。德鲁克是马歇尔之后资本主义企业成长发展理论承前启后的第一人。

20世纪五十年代欧美出现研究企业成长理论高潮,但缺少一部系列的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著作。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彭罗斯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两个基金会的支持下,她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研究成长发展中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于1959年推出《企业成长理论》一书,其核心思想如下。

(1)企业成长是内生增长的发展方式。要以“成长经济”代替“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单纯从经济数量及纯生产的角度来把握企业成长的,规模扩张并不总能带来竞争优势。“成长经济”是指企业在投入新产品或增产原有产品时,企业能利用独特的比较优势使生产性资源在集合中挖掘出来的经济。“成长经济”是企业内生增长的发展方式。

(2)企业成长是资源的组合。不同目的、不同价值观对企业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企业是一个管理组织,也是人力、物力资源的集合,企业内部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企业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3)内在因素决定企业成长。企业成长并非由市场的均衡力量所决定,而是由每个企业自身的独特力量所推动。每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能力是独特的,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企业成长是不断地挖掘未利用资源的无限动态变化的经营管理过程,内在因素决定企业成长。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

(4)影响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是管理竞争力。企业成长是产品或要素市场及风险与外部条件的结合。企业任何实质性扩张,都会发生管理结构变化,导致管理职权下放,会有新职员的获得和老职员的提升,这是管理促进增长的标志。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巨大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强烈地影响企业的扩张发展。风险与外部条件的结合旨在解决风险的不确定性,解决不确定性的要害是关注企业家心态,比如信心。解决风险和不确定性,要靠适用的有经验的管理服务,要靠企业家和管理团队的能力。企业生存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成长速度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5)知识积累是企业成长的基础。企业内部知识积累的成长是企业增长的源泉,企业应当是一个学习型企业,企业成长来自于集体知识的积累,未来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是企业的高素质、高品质。

(6)企业成长的标志。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增加产出、扩大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竞争优势。利润对企业成长是重要的,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会影响企业成长的速度,英美大企业由于这方面的管理约束,已经影响了企业成长的速度。

(7)并购的目的是企业成长。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并购不可避免,并购是发展机会,必须防止风险,并购的目的不是扩大规模,而是企业成长。

(8)产业集中化与企业成长的关系。不同规模企业的成长与产业集中化进程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产业向大企业集中时,必须给小企业发展机会。经济(或产业)总体增长的数量应该等于同时期内大中小企业(包括新企业)增长之和。当企业绝对增长高于经济(或产业)总体增长时,许多企业必然要衰退或黯然出局。

彭罗斯以问题为导向揭示出的企业成长规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世界范内认可度较大,之后许多人认为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就是世界企业成长发展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