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企业理念的调整优化
(2022-03-26 10:09:32)分类: 企业成长 |
在服务转型中,我们一直想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的“硬服务”上有所突破,并把切入点放在建立交流合作服务平台上,运行不顺畅,原因有三:一是思路方法有缺陷,需要调整优化;二是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撑;三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没热情、没想法、没需求,有想法的多是集于自身赚钱的追求。我跟踪了一部分企业发现:一些企业动力不足、活力不旺却没有深化改革开放的想法和招法,一些企业仍以传统模式、方法、队伍在干传统生产、经营、服务,只是在手机和微信的应用上有所突破;一些企业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新生态、新模式、新变化观察多、思考少、行动迟缓,理由是“条件不具备”,我行我素,实际上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现在是新旧理念、模式、方法的交融期。转型不是变戏法,也不是唱戏,是新旧动能转化的实实在在的过程,是新经济细胞崛起、旧经济细胞裂化和再生的过程。缺乏大局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人说,“快刀斩乱麻”,在转型中淘汰一批企业是市场规律。我们说,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跨得太多了,只有大企业和少数精英企业唱戏,中国经济仍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体。应该中西医结合治疗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持续下滑问题。通过西医消炎灭菌、割除毒瘤的原理把那些危害国家利益、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危害民生福祉的不良细胞消除,通过中医驱邪正本、调节阴阳、培植生长基因的原理,激活广大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实现平稳转型。我反复思考后认为,在时代变革、新旧体制交融期,无论是顺风顺水的还是在困境中拼争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生存发展理念需要调整优化,以往形成、疫情后放弃的先进企业理念要复归,以往不够先进的理念要与时供俱进、调整优化。我的认识正确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实践是第一性的,但是,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很难取得成功。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经验告诉我们,马列主义是我们开创各项事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没有马列主义中国化,我们的各项事业会遭受更大曲折和艰辛。改革开放后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后,各种所有制及组织形式的企业都有生死、兴衰、优劣问题,持续成长发展的企业,往往都是改革开放意识强烈并有所作为的企业,多是理念好、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因各种原因己消亡的企业,在企业理念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有初心、有使命、有正确价值追求、能把握市场规律的企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动摇,不怠惰,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初心不定、使命不牢、价值追求不当、无视规律、意志不坚定的企业在困难和巨变的环境下,一遇挫折,就动摇、就后退、就会垮台。对此,我们耳闻目睹、历历在目。近几年有一批中小微企业消亡了,有人说,环保政策使一大批企业被迫关停并转;有人说疫情使企业失去市场、失去生存机会;有人说物价上涨、成本上升,“赔本赚吆喝”怎么活?也有人说,视野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发展天地,不适应变化、不善用市场机制、不知道如何寻找机会的企业必然要被市场淘汰。德鲁克曾说过,巨变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理念,要比人才和技术更重要。我认为,近几年消亡的企业,多是被时代淘汰的,有的是因企业基础不牢、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时代变化被迫消亡的,有的是还没弄清企业基本理念是什么就急急忙忙地干起来了,乱撞头,碰了不少钉子,出了不少事故,一些企业还没弄清新时代“企业是什么”,就消亡了。这种情况再不改变,能不被新时代、新生态所淘汰吗。
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后,特别是在百年大变局和百年大瘟疫交融的大环境下,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形态在变,企业生存发展形态在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变,科学技术在变,消费需求在变,交换与交付方式在变,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在变,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的品质素质能力也在变。在这个多变快变巨变的新时代,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新走向,面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诸多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理念需要梳理,有的需要重新界定,从整体上看,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与优化。如何调整与优化?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