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情”、“情不情”与“无情”
无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真伪,在《红楼梦》真本后文中,确定存在“情榜”,并且在“情榜”中,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另外从一些批语隐约透露以及文本内容,可以确定,薛宝钗是“无情”。
首先了解一下“情情”、“情不情”、“无情”在文本或抄本系列批语中的透露情况。
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贾宝玉听说茜雪把“枫露茶”让李妈妈吃了,摔了杯子一段文字,有眉批云“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今加“大醉”二字于石兄,是因问包子、问茶、顺手掷杯、问茜雪、撵李嬷,乃一部中未有第二次事也。袭人数语,无言而止,石兄真大醉也。余亦云实实大醉也。难辞醉闹,非薛蟠纨绔辈可比!”类似内容,天津的庚寅本也有,只是这里“情榜”二字抄做“请论”,这里第一次在批语中出现“情榜”和“情不情”
综合各种现存批语系列古抄本,关于“情不情”的批语还有几处。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文本】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風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在“恐怕脚步践踏了”后有夹批"情不情。"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文本:
话说红玉心神恍惚,情思缠绵,忽朦胧睡去,遇见贾芸要拉他,却回身一跑,被门槛绊了一跤,唬醒过来,方知是梦。因此翻来复去,一夜无眠。至次日天明,方才起来,就有几个丫头子来会他去打扫房子地面,提洗脸水。这红玉也不梳洗,向镜中胡乱挽了一挽头发,洗了洗手,腰内束了一条汗巾子,便来打扫房屋。谁知宝玉昨儿见了红玉,也就留了心。若要直点名唤他来使用,一则怕袭人等寒心;二则又不知红玉是何等行为,若好还罢了,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侧批:【不知“好”字是如何讲?答曰:在“何等行为”四字上看便知,玉儿每情不情,况有情者乎?】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内,蒙古王府抄本《石头记》有一条侧批“天生一段痴情,所谓“情不情”也。”在文本【宝玉见一个人没有,因想“这里素日有个小书房,名“崇福斋”,内曾挂着一轴美人,极画的得神。今日这般热闹,想那里自然冷静,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须得我去望慰他一回。】处。同回还有的“情不情”的批语,与黛玉“情情”关联的批语是出现在一起的。另外特别指出,“崇福斋”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其他已知公布抄本存在的空缺,唯“吴本”独出斋名,详细介绍请参阅本人相关博文。
另外还有几处也是有贾宝玉是“情不情”的批语,但黏联了林黛玉是“情情”的内容。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文本】宝玉听了,忙笑道:“你又多心了。我说往咱们家来,必定是奴才不成?〗说亲戚就使不得?”袭人道:“那也搬配不上。”宝玉便不肯再说,只是剥粟子。袭人笑道:“怎么不言语了?想是我才冒撞冲犯了你?明儿赌气花几两银子买他们进来就是了。”宝玉笑道:“你说的话,怎么叫我答言呢。我不过是赞他好,正配生在这深堂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
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双行夹批:此皆宝玉心中意中确实之念,非前勉强之词,所以谓今古未有之一人耳。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委婉之意,皆今古未见之人,亦是今古未见之文字。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光明正大,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论,总未摸着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余阅此书,亦爱其文字耳,实亦不能评出此二人终是何等人物。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这条长批,不仅指出了宝玉在“情榜”是“情不情”,同时指出黛玉是“情情”。
在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回前批语中,南图本、戚序本、蒙古本《石头记》以及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批语为【“撕扇子”是以不情之物供娇嗔不知情时之人一笑,所谓“情不情”,“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感?故颦儿谓“情情”。】
至于林黛是“情情”的单独批语,在甲戌本《脂砚斋石头记》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语段:
【如今且说林黛玉因夜间失寐,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姊妹都在园中作饯花会,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可告我了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侧批为〖不见宝玉,阿颦断无此一段闲言,总在欲言不言难禁之意,了却“情情”之正文也。〗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语段【那林黛玉正自伤感,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把口掩住”,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侧批为“情情”,而庚辰本则曰““情情”,不忍道出“的”字来”,或许甲戌本抄配整理时,只是抄了其中“情情”,未完整抄配全部批语。
同回文字“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甲戌本侧批:〖“情情”本来面目也。〗,庚辰本侧批:〖“情情”衷肠。〗
接下来,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情情”和“情不情”。
所谓情情,就是对自己钟情的事物和人物,投入的感情是全部的,对于林黛玉而言,就是专一或者说专注,她对自己所爱,可以不惜一切,甚至可以说对自己所爱的宝玉可以放纵,她可以让贾宝玉跟他枕一个枕头“情切切”“意绵绵”,她对非自己所爱的人,即便是王爷的红麝串照扔不误,还追加“臭男人”辱骂。试想,要是薛蟠或者贾赦睡她床,她会怎样的偏激反应了,这就是情情的专注于允许的放纵。
情不情,比较好理解,就是对不该产生的感情能产生爱意,之于宝玉,就是“博爱”,当然不是泛泛而指的博爱,而是指宝玉,对人对物,随时都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女性而言,他是极力能找到他们身上的可爱之处,即便夏金桂那样的妬妇,他也能寻找出其身上的美,薛宝钗在他心里,一直处于抵制状态,但看到薛宝钗光洁的臂膀时,顿时能产生某种朦胧的感受,这就是情不情的表现。
理解了“情情”和“情不情”,我们就可以撇开书本去理解一个“无情”,无情,在“大旨谈情”的《石头记》中,其相对意义,就与我们理解的杀人如麻那种“无情”有很大差异,而是可以就此认为,《石头记》中“无情”,是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不惜一切的行动,所有的行动,并不投入感情,之于一个女孩,可以为某种目的,就是男人某种要求,她也无所谓,因为只是为了利益目的,她即便翻云覆雨中也不会是动情的,而只是一种纯粹的行动过程。
其实薛宝钗在“情榜”中,就是“无情”,尽管在已知公开的抄本中,尚没有发现批语直接说薛宝钗在“情榜”里是“无情”,但有些批语也是有着间接的透露,例如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庚辰本就有一处批云:“有得宝卿奚落,但就谓宝卿无情,只是较阿颦施之特正耳”,宝钗的为人,都是为目的而行动,在文本中,透露“无情”也是很明显。
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有这样一段故事情节: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
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 ……才罢。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段故事,每个人所抽签,其实都是作者对人物命运和品行的定格,也是文章关键所在,大部分的读者只注意到了“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秦太虚词句,没有看到,作者声东击西的文本用意,做好用宝玉的的“口内颠来倒去”的念,实现自己塑造人物目的,其实,读者也少有人像宝玉一样,把这句话“颠来倒去的念”过,该细心品读的地方,走马观花了,仔细品味,其表达效果就是“任是动人也无情”,核心也是“无情”,含蓄表达了作者对薛宝钗的定义。秦太虚“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核心也是讲的“无情”!
当然,《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横空出世,其情榜“金陵十二正钗”中,揭示的薛宝钗,在正是“无情”。吴本粉碎了主流红学砖家的梦,不光要砸某些人的饭碗,还会连灶台的饭锅一起把底儿砸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