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被逐的秘密
——谈程乙本篡改对人物身份的影响
关于程乙本恶劣篡改问题,本人还有与朋友合作的更大篇目的论文,也是迄今为止没有人发现的一条规律,因内容尚在处理进行中,不便早早公开,这里再谈程乙本恶劣篡改人物品质内容。
司棋因与潘又安私下忘了,违反了大族戒律,程高本一黑到底,直接把“秀春囊”事件,嫁祸给了司棋,这不算是篡改品质,是一黑到底的做法,由于这方面的分析,本人其他早期文章有分析,介绍“秀春囊”实为薛宝钗所设计混乱,在分析薛宝钗人物时,也强调了高鹗对秀春囊事件的移花接木,有兴趣读者可以参考本人想过博文,或拙著《梦断天涯》,这里不在展开,只说晴雯与袭人问题。
在《石头记》的作者设计里,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子,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他们分别代表清和南明,高鹗看出作者意图,所以必须处理宝黛钗湘的关系,在处理宝黛钗湘关系的时候,对于影子人物一样是要精心篡改,否则就会暴露他们所代表的立场和阵营。这里,以晴雯被逐出始末看程乙本是如何篡改关于晴雯和袭人的文字的。
首先我们看第77回一段文字,就能知道晴雯被逐的秘密了:
【文本】袭人知他心内别的还犹可,独有晴雯是第一件大事,乃推他劝道:“哭也不中用了。你起来我告诉你,晴雯已经好了,他这一家去,倒心净养几天。你果然舍不得他,等太太气消了,你再求老太太,慢慢的叫进来也不难。不过太太偶然信了人的诽言,一时气头上如此罢了。”宝玉哭道:“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袭人道:“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他,像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宝玉道:“这也罢了。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風的,这可奇怪。”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这话,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
这段文字,表达看似很含蓄,是晴雯被逐后,宝玉质问袭人,对袭人告密已经几乎直白程度,王夫人尽知一切宝玉“没人走风”的“私自顽话”,袭人设法搪塞,抓住宝玉常常得意忘形性格弱点,转移视线,做为王夫人得到信息理由,又被宝玉“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回击得无言以对。明确了晴雯被逐的罪魁祸首。(《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而事实上,抄本系列,告密文字也是很清楚的:
【文本】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若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便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王
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忙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难为你成全我娘儿两个声名体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这样好。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程高本却十分简单:
【程高本】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既蒙老太太和太太的恩典,把我派在二爷屋里,如今跟在园中住,都是我的干系。太太想:多有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的,倒不如预先防着点儿。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嘴杂――那起坏人的嘴,太太还不知道呢: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没有忌讳了。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个直过儿;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还是平常,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呢?那时老爷太太也白疼了,白操了心了。不如这会子防避些,似乎妥当。太太事情又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便罢了,既想到了,要不回明了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件事,日夜悬心,又恐怕太太听着生气,所以总没敢言语。”
王夫人听了这话,正触了金钏儿之事,直呆了半晌,思前想后,心下越发感爱袭人。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混忘了。你今日这话提醒了我,难为你这样细心,真真好孩子!
除了做了一定的篡改,删除了这些红字内容,直接把折射袭人险恶以及王夫人受谗言后反应的内容,使得阅读程乙本时,只能感受袭人是“细心”“真真好孩子”。而对于晴雯的删除,有是反相的,换句话说,对晴雯,作者由于褒扬笔墨悄悄删除。
【文本】这晴雯当日系赖大家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才得十岁,尚未留头。因常跟赖嬷嬷进来,贾母见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后来所以到了宝玉房里。这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赖家的见晴雯虽到贾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却倒还不忘旧,故又将他姑舅哥哥收买进来,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
直接删除有利于晴雯的文字,消弱晴雯优势,减少袭人阴险,这样使得两个完全不同阵营的人物,变得模糊与接近,使读者在感觉上发生偏差与平衡,增加对袭人好感,减少对晴雯的遗憾,从思想内涵上讲,就是删除薛宝钗及其影子袭人所代表的清人,抹去林黛玉及其影子晴雯所代表的南明,用心险恶,不得而知。
后文还有晴雯生前在宝玉面前倾诉辩解的文字:
【文本】晴雯呜咽道:“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下面是程高本《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对应刻本书影。
显然“不服”是晴雯对王夫人不利的言论,王夫人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归根结底还是袭人背后煽风点火,制造大观园“狐狸精”阴谋,不仅直接毁掉晴雯,而且间接为宝钗扫除障碍,让黛玉的名声在王夫人心中一落千丈。
删除了这些关键内容,那么做出这样评判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所以在谴责程乙本恶劣删除的同时,不得不佩服高鹗读到的眼光,是他的删除,指引了我们正确的认识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