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一别几许年
《红楼梦》抄本,有些地方文字出入,对作品人物年龄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常常带来歧义,然而,在各家都试图计算贾宝玉年龄的时候,最有标志的一段话,却引发了争论。
主角人物衔玉而生,这块通灵宝玉,原来是一块落在青梗峰补天多余顽石,因僧道做法变成扇坠大小,幻形入世,因此通灵宝玉离开青梗峰的时间,可以直接推算主角活动时期年龄。
小说第25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宝玉着魔,癫僧跛道寻机而至,提到了这块通灵宝玉:
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红楼梦》第25回)
这里13载是大部分抄本都是如此,例如现存的甲戌本,庚辰本,蒙古本,南图本,戚序本,舒序本,梦序本以及程高刻本,都是一致的。本来可以就此消停,虽然觉得贾宝玉的年龄略偏小一些,文本如此,也不好非议,然而事情并非就此盖棺定论,杨振继藏本“红楼梦稿”中却是“十五载”楞被改成“十三”。
一开始,在各种本子都是十三,这里改成的十三,认为是抄手最初抄错,又改正的,“十五载”没有依据。然而八十年代列藏本一出,人们惊奇发现,列藏本工工整整写着“十五”,这藏在苏联博物馆的东西,想是谁也改不到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红学就十三与十五到底哪个是正确,主角年龄到底十三合理还是十五合理,展开了激烈争论。至今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当然,出版物以主流红学为准,认定“十三”而继续继承程高本说法传播。
为何产生这个争议的十三与十五的差异呢?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会带给你全新的认识与答案,从此每一个读者都会是判官或仲裁,不再去听争论不休的红学了。
首先看一段吴本第九十二回“家宅乱恶子通强梁
世道艰道人连流寇”一段文字:
周瑞家的应了一声,嫣红、翠云端着杯盘碗碟进来摆了一大桌子,邢夫人道:“早起忙了这半日,大伙儿的早饭都端来一处吃吧。”众人漱口洗手毕坐下。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粥,并没有什么像样菜肴,众人皆知这三四年这一二年旱涝频频,饥民遍布,就是家常平民家的米饭、白面亦是难得的了,因此皆不吱声,低头吃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92回)
“这三四年这一二年”,乍看是很扯淡的语言,其实这恰恰是《风月宝鉴》与《石头记》润色接口没有抹平的缘故,《风月宝鉴》用的是三四年,向《石头记》润色时候,根据全局时间递减两年,所以改为“一二年”,由于我多次说过,吴本是全息的,很多润色接口,我们看到了《风月宝鉴》原文,有看到了《石头记》初稿的重合部分文字,例如营救巧姐一段、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一段、彩霞赴死一段,多处存在底本与润色本交叉甚至平行的文字。至于不用心的人,当然不知吴本的奇妙了。
通过这个润色整体“平移”时间,现在大家该明白了吧,原来“十五载”是《风月宝鉴》润色为《石头记》时,时间都递减了2年,对应的人物年龄也写得更可爱活泼。
所以,十五载与十三载都是正确的!还争论个啥呢,差别在于底本迟早的问题,并非后来传抄过程的妄改或者抄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