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本多少回
从清朝以来,人们对120回的《红楼梦》后四十会就争论不休,基本认定非作者原笔,于是,《红楼梦》原本该是多少回成了讨论话题。从现存抄本“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四十一与四十二回之间一条夹页批语云:“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代王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研究信息。“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则小说总回目小余应该是37x3=111,也就是说小说最多不超过111回,又有蒙古本、戚序本、南图本在第二十一回回前有按语: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回“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他日之贾琏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甚矣!但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运蹇,亦何如是也?人世之变迁,倏忽如此!〗〖蒙回前批: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
根据已知八十回的存在,俞平伯基本判断,全书应该是80+30=110回。
后来又传闻“三六桥抄本”就是110回,周汝昌就用很大篇幅论证了,小说应当是110,然而这不是自己独创构想,周汝昌极力想摆脱别人的笼罩,而正是这个时候,有名为“张加伦”的年青拖拉机驾驶员,给他写信,指出,《红楼梦》应当是108回,并指出了自己理由,从54回作为兴衰分水岭划分,正是上下部,108的真正的周天数,《水浒》有108将,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是108回,清朝乾隆时期的一部小说《歧路灯》也是108回,小说每九回是一个大章节,所以总回目应该是9x12等等。
周汝昌提了尿壶灌了头顶明白过来。当时他还没看过《歧路灯》一书,赶紧查阅此书,还得出《歧路灯》脱胎与《红楼梦》结论,后来发现,《歧路灯》比红学设定的《红楼梦》写作时间还要略早,就不再提起了。不管怎样,总算有了思路,完全摆脱了俞平伯的110说法,不久在1978年《社会科学战线》创刊号,发表了《<红楼梦>原本多少回》的文章,后来收录在他的《红楼梦的真故事》中。
后来108回成了他津津乐道的理论,并以表格方式,比较清晰地梳理了前面部分,并对未知的后28回有一定的猜想,这里还是需要赞一下周汝昌调整自己的态度,下面是他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一书中的结构图:


当然,周汝昌先生还是动了不少脑筋,从神仙皇帝到修脚剃头,三教九流各种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出发,强调了108回的可信。这也给自己有了发挥空间,使得人们淡化或者忽略曾经写信的“张加伦”。后来一个叫刘心武的,直接就是完全照抄不误,在央视哗众取宠。
当初的青年张加伦,今在何处?他又是如何获得发灵感?真的是细心研读得出的结论吗?还有更多的故事,还不到谜底解开的时候,先不论这些了。
这里,先肯定张加伦的认知体系,赞扬一下周汝昌改变自己立场力挺108回理论,这原本《红楼梦》确确实实就是108回,《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就是原本,也是最后的答案,更多传奇故事与吴本结构,以后再交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