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夹批看红学的荒唐
——谈谈《红楼梦》第22回(2)
关于《红楼梦》第22回,可能要说的还很多,再未爆大家闻所未闻文字之前,还要补充一个问题,就该回一条朋友们不注意的批语,要先揭露一下红学砖家的荒唐和扯淡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有这样一段文字:
【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大家说笑取乐。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在“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后,蒙古本、戚序本和南图本有这样一段双行夹批【写宝玉如此。非世家曾经严父之训者,断写不出此一句】,类似的批语,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存在【写宝玉如此。非世家曾经严父之训者,段写不出此一句】,考虑抄误,也可以算是一样的内容。下图是采集蒙古本与庚辰本的书影示意。
主流红学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个曹雪芹,生卒至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只用“约1715-约1763”搪塞。
现在,我就就用“约1715”这个搪塞的“曹雪芹”出生来说说事。关于曹雪芹出生,无非两种情况,一是曹頫的儿子,但可以确定曹頫没有叫“曹雪芹”或者“曹霑”这样儿子,清代清宫抄家档案,曹家上报人口名单以及曹寅的五庆堂家谱都可以证明。所以就只能在早死的曹顒身上做文章,因为根据新红学鼻祖胡适的理论,“曹雪芹”必须是曹寅孙子。然而曹顒也没有明确记载存在这个儿子,红学家就来个出其不意,根据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得出结论:曹雪芹是曹顒遗腹子。
姑且不论遗腹子还有名叫“棠村”的弟弟这么荒唐,更不必说一天津周姓砖家,还论证出曹雪芹有两个弟弟,这遗腹子的荒唐,也许可以其母用“另嫁”继续扯淡和敷衍。
我们就这第22回一条批语分析:"非世家曾经严父之训者,断写不出此一句",这里“严父之训”,难道是从阴间远程教学吗?即便“曹雪芹”不是遗腹子,他必须经历“严父之训”,这曹雪芹,少说也得生在主流红学家认定的“曹雪芹”之前十年吧?
如此批语,清清楚楚告诉读者,作者不但不可能是遗腹子,而且是跟着父亲必须有着一定生活交集的人。
荒唐的红学,总是解释了这个就无法解释那个,遇到这样不起眼的批语,从不敢放个屁,怎么不出来解释一下了呢?
只要读者用心,红学的荒谬,怎么还能有市场?红学,是中国学术的毒瘤!一天不切掉,它就一天侵蚀求实求真的学术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