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秒杀所有《红楼梦》版本
《红楼梦》在传播过程,个别问题因为原始底本问题,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细小差别的内容。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有这样一段话: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
这段景物描写中“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是不是感到十分费解?从古人语言表达特点来看,“石桥三港”与“兽面衔吐”根本不能并列,而单独的“石桥三港”也不解何意,谁能说得清?
查一下各种抄本,这里就发现了存在异常,现存含有这一回内容的所有刻本、抄本中,这个地方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不能一焉,但基本可以划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类,如程高本(刻本)、梦觉主人序本、舒元炜序本、蒙古王府藏本,都是“石桥三港”,由于来源有四种以上,这里只以蒙古本和程高(刻本)本为例:

第二种情况,是来自杨藏本与列藏本,这两个藏本此处文字为“石桥之港”,显然,“之”与“三”都是抄写识别不准确而发生的变化,如下图示:

第三种情况,是戚廖生序本和南京图书馆馆藏类型,其内容为“石桥跨港”,值得注意的是,戚序本在第一影印出版的时候,还在页眉部分加了批条,批云【“石桥跨港”今本均做“石桥三港”】显然,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戚序本的时候,是以《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为名,已经注意到这个“石桥三港”之不合理地方。发现戚序本是“跨”字时,而特意眉批区别出来。
第四种情况是抄本发现问题而改动,如庚辰本和己卯本,庚辰本原抄是“石桥三港”,但由于有比对的版本,特意在“三”字旁小字校为“跨”字,但并不同与其他修改的地方,划掉原文,而是依然保留“三”字,而己卯本原抄则是由一个很古怪的如图示:
由于无法打字,本人手书模拟截图,经过陶洙朱笔矫正,写作“跨”字,己卯本与庚辰本整个图片参看下: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该是什么字?哪个大神可以说清楚?《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底本,秒杀一切猜想,这里,吴本文字是【石桥夸港,兽面衔吐】!
原来吴本使用的是一或许是通假字(本人未考,只做猜测),或者雪芹书写本身就忘了个“足”旁而只写成了“夸”字。“雪芹”本就不是什么圣人,只是吴梅村是《风月宝鉴》增删人人,偶然一个疏忽错写,也情理之中。由于“夸”字草写,或许与“叁”字相似,被抄成“叁”或者己卯本那种不伦不类的怪字,在过录成时,或者直接用了“三”,而不断抄写的过程中,有人觉得“三”字有问题,就改为“之”字。这才在失去底本信息以后,呈现当今千奇百怪的用法。
吴本只此一“夸”字,就可以秒杀一切《红楼梦》底本!
红学,不正视《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就等于拉开自己胯裆的地雷引信,等着吧,这就叫炸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