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楼梦》中秦可卿之死
不管《红楼梦》后文有多少,秦可卿在第十三回中已经死去,是“金陵十二钗”中,确定不会再有生活故事的人。然而这个人物从出场到命运终结,连湘云、妙玉还都没登台就告别了人间,更不要说大观园故事了。她的死离奇而突然,书中交代也模糊,因此自古以来成了关于《红楼梦》热门话题之一。猜谜的猜谜,推理的推理,撅隐的撅隐,众说纷纭,莫能一焉。
小说关于秦可卿的死,交代得十分模糊,文中只在第十三回讲到王熙凤迷迷糊糊入梦,梦中与秦可卿相见,秦氏交代几件事后,写到【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牌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虽然前文有介绍秦可卿生病情节,但这里也并未说秦可卿是不是病死的。只是人们的惯性思维,没有跳跃,不用心读者,以为就此病死。
其实小说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仙境看到“金陵十二正钗”一册书时,关于秦可卿的插图是“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暗示秦可卿应当是上吊而死。十三回秦可卿死处,其实现在也基本搞清确实是吊死,只是被删除以后传播的,从甲戌本靖本批语,也得到了证实,例如靖本这里回前有批语云【此回可卿梦阿凤,作者大有深意,惜已为末世,奈何奈何!贾珍虽奢淫,岂能逆父哉?特因敬老不管,然后恣意,足为世家之戒。“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请观風月鉴,多少泣黄泉。】
从批语“命芹溪删除”来看,之前已经有了“未删除”文本存在,至少,第一稿是有比较详细的情节了,死法不知,但回目特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至少可以知道死因。
既然是“淫丧天香楼”,那病死之说就排除了。
重庆《新民晚报》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三版署名“朱衣”作者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秦可卿淫上天香楼》,内容摘抄如下:
【《红楼梦》一书,尽人皆知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为高鹗所作;而坊间所刊百二十回之红楼梦,其前八十回,究竟是否曹雪芹原著,则鲜有知音。余家有祖遗八十回之抄本红楼梦,其中与现本多有未合者,惜此本于抗战初首都沦陷时,匆忙出走,不及携带,寄存友家,现已不知归于何人,无从追求。惟忆其中与现行本显有不同者,为秦可卿之死,现行本回目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而抄本回目则为“秦可卿淫上天香楼”,书中大意,谓贾珍与秦可卿,在天香楼幽会,嘱一小丫头看守楼门,若有人至,即声张知会,乃小丫头竟因磕睡打盹,致为尤氏到楼上撞见,秦可卿羞愤自缢于天香楼中,事出之后,小丫头以此事由己不忠于职所致,遂撞阶而死。考之现行本,秦氏死后,荣府上下人等闻之,皆不胜纳罕叹息,有诧怪怜悯之意,一也;开吊之日,以宁府之大,而必设醮于天香楼者,出事之地,二也;尤氏称病不出,贾蓉嬉笑无事,而贾珍则哭的泪人一般,并谓“我当尽其所有”,各人态度如此,可想而知,三也;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画册,有二佳人在一楼中悬梁自缢,四也;鸳鸯死时,见秦二奶奶颈中缠绕白巾,五也。凡此种种,皆系后人将曹雪芹原本篡改后,又恐失真,故以疑笔在各处点醒之耳。】
至此,从主流红学,到民间读者,基本都确信秦可卿的吊死。
从批语“淫丧天香楼”来看,秦可卿死时,或许存在不贞情节,这就意味,不光她不是病死,而是身体条件应该是趋于健康的。然而我们从小说可以看到,秦可卿到天香楼是有一定距离的,从小说描写中,我们可知,天香楼是宁国府花园中“会芳园”里的宴会处所,贾敬生日一回描写,王熙凤从天香楼那里去看望秦可卿,途中遇到贾瑞,又似乎过了个山丘才来到秦可卿住所,秦可卿深更半夜去天香楼,那么远距离,没有丫鬟跟着前往?若简单按照红学推断,秦可卿乃是秘密前往天香楼幽会事发,幽会事发必有人在场,眼巴巴看着秦可卿吊死?若是甩开丫鬟偷偷摸摸深更半夜吊死在天香楼,如何很快又“合家皆知”?
古往今来,揭秘的人一波又一波,即便朱衣发布比较接近的“吊死”内容,但“羞愤自缢”终不能像瑞珠一样撞墙而死或者武侠小说中“咬舌自尽”来的那么迅速和短暂,更何况小说中讲到【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样句子,分明是刑场或战场才出现的情境,必有一人赴死方有这般用语,而蒙古本对此有侧批【代秦氏死”等句,总是填实前文】,与朱衣回忆,仍然不能完全同步,终究没有能彻底令人信服的各种揭秘。
然而幸运的是何莉莉所藏吴祖本,在这一回揭示的情节,震撼而合理,大致情节是秦可卿不贞事发,一段羞愧病卧,并未死去,反而活动起来,贾家两府觉此事严重影响诗礼簪缨望族声誉,这日晚贾赦贾政人等召开家族会议,决定可卿当以死报家,贾珍才要代秦而去,最终秦可卿手持白绫,走上天香楼自缢,贾府也以最隆重仪式予以安葬。
秦可卿赴死赢得贾府尊重,正如同明末的朱由检,不管江山治理过程怎样失策,但最终慷慨殉国,让史家让史罄南山之竹不足书写其对国人的感动难书其对国人的感动。,秦氏赴死,贾府极大的同情而倾家一葬,崇祯殉国,赢回失去百年的民心。
红学界其实也不是对吴本一无所知,只是很多人面对吴本,能且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支持与反对,只要站出来呐喊一声,必将宣告一生的努力都是荒唐一梦。
不仅仅秦可卿之死的谜团,所有的《红楼梦》疑云,吴祖本都是终极的揭秘宝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