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序言

(2015-11-05 04:36:54)
标签:

情感

教育

历史

文化

娱乐

分类: 塔主原创
       浅谈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序言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乃蒙古塔王(塔旺布理甲拉【1871-1931】)上世纪20年代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够得七十四回残卷,后出钱组织人力,从当时印刷和抄本中抄配,使之成为120内容,并重新装订。原抄本是红格稿纸,抄配内容均为空白纸。在谈蒙古本序言之前,先科普一下蒙古本基本知识:
      以第一回与第81回为例,第一回是古本原始风貌,第81回是塔王组织抄配情形。

浅谈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序言
(图一: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原始抄本样式)

浅谈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序言
(图二: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塔王组织抄配的文本样式)


有了这个基本常识,我们再来看蒙古本序言: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殆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至是告成矣。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小泉程伟元识。

浅谈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序言浅谈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序言
(图三: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落款程伟元的《序》)


     有红学观点肤浅认为,这个序是草书,很可能就是程伟元的手迹。
这样的观点未免太想当然,《序》的内容确实是程伟元所做,但是,这是从程高本刻本抄录下来的。程高本无论是程甲本还是程乙本,在出版刊刻的时候,都带着这个序,序的落款是有程伟元“钤章”的,因此,程甲本或者程乙本的《红楼梦》序言,才是程伟元的“手迹”。(由于古代没有复制技术,出版物刊刻时,经常有刊刻“手稿”情形,这种“手稿”,是刻工根据原始手稿刻成,确定不能与底稿完全一样,当然,刻工会以最大努力,刊刻出最接近手稿原形的文字和“钤章”,图四是程高本中程伟元的“手稿”情形)
       稍作对比,不难发现,蒙古本草书的《序》与程伟元为《红楼梦》出版手书,相去甚远,无论风格与书写习惯,都不能找交集,可以确定地说,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序言,是抄录时,抄录人从程高本中抄来,在装订成册时,避免没有序言的遮挡而直接就进入正文。
       随之而来的又一个观点就产生了,那就是蒙古王府抄本,抄成装订时,是在程高本出版之后完成,也就是最早早不过1791年。所以很多学者顾此失彼,在研究与使用批语时,态度强硬,却忽略抄成时间,确实晚于程高本这个事实,所以对批语理解,应当谨慎,与蒙古本有着密切渊源的戚序本和南图本,其中第64与67回也是从程高本中抄配而来,这样,这两个本子也在形成时间上有了硬伤。
    序言的纸张与第一回的纸张是一致的,所以不是塔王组织抄配时加入,而是可以确定是来自抄本古本,由抄本的序,又可以印证,蒙古本《石头记》是在《红楼梦》刊刻以后抄成,但底本是何时抄成那就无法得知了。


浅谈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序言浅谈蒙古王府藏本《石头记》序言
(图四:程高本中程伟元的《红楼梦》序言“手稿”)

       
     所以通过实际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从,蒙古本获得以下几个信息:
     1、蒙古本《石头记》的序非程伟元手迹。
     2、蒙古本《石头记》是在程高本发行以后抄成。
     3、蒙古本《石头记》白纸抄配内容,是塔王在进入民国以后抄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