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教育历史文化娱乐 |
分类: 塔主原创 |
(图一: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原始抄本样式)

(图二: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塔王组织抄配的文本样式)
有了这个基本常识,我们再来看蒙古本序言:
【序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繙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筍,然漶漫殆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至是告成矣。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小泉程伟元识。】
(图三: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落款程伟元的《序》)
这样的观点未免太想当然,《序》的内容确实是程伟元所做,但是,这是从程高本刻本抄录下来的。程高本无论是程甲本还是程乙本,在出版刊刻的时候,都带着这个序,序的落款是有程伟元“钤章”的,因此,程甲本或者程乙本的《红楼梦》序言,才是程伟元的“手迹”。(由于古代没有复制技术,出版物刊刻时,经常有刊刻“手稿”情形,这种“手稿”,是刻工根据原始手稿刻成,确定不能与底稿完全一样,当然,刻工会以最大努力,刊刻出最接近手稿原形的文字和“钤章”,图四是程高本中程伟元的“手稿”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