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元与高鹗是《红楼梦》传播过程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人,《红楼梦》或《石头记》从繁琐的传抄散布过程,实现了刊刻发行,从而达到大面积传播的目的,也从乾隆五十六年起,《红楼梦》一直保持着出版状态,是迄今为止,世界文学都罕见的(当然中国的印刷术是一大骄傲),总发行量是世界所有文学读物之最。
1791年,即乾隆五十六年,由程伟元组织,高鹗审稿的120回第一次出版了《绣像红楼梦》,主流红学叫做程甲本,因为不久又出版了的《新镌绣像红楼梦》,表面没有多大区别,依然是程伟元高鹗等人做序,又是同样绣像与图咏,但内容上,存在了微妙的调整,所以主流红学,为了区别对待,叫做程乙本,至于程丙本之类说法,由于争论不休,鼻祖胡适站出来,各方打一个耳光,从此失去声音,再没有多少人提及。
如果,我们说,《红楼梦》通过第一次出版,我严重篡改了《石头记》内容和思想内涵,那么,从程甲本,到程乙本,短短不到一年重新推行以至影响到今天都多数以“乙本”做底本,又有多少篡改呢?
这个问题主流红学依然在争论,当然为比对差别付出努力的前辈,还是要受到应有的尊重,这里,我从日本红学家伊藤漱平先生研究中,摘录一部分数字以供红学爱好者作为资料参考。
(注:伊藤漱平先生是以“翠文书屋”1791年刻本(程甲本)及该书屋次年推出的刻本(程乙本)做比对。只相对与正文部分,不包括图咏及附录之类内容)
1.程甲本与程乙本之间,没有任何变化的总页数为56.
2.程甲本内容页数为1571,程乙本内容页数为1575.
3.第01~10回,改动字数为3114字
4.第11~20回,改动字数为2274字
5.第21~30回,改动字数为2647字
6.第31~40回,改动字数为2483字
7.第41~50回,改动字数为1506字
8.第51~60回,改动字数为1110字
9.第61~70回,改动字数为1051字
10.第71~80回,改动字数为1352字
11.第81~90回,改动字数为733字
12.第91~100回,改动字数为1385字
13.第101~110回,改动字数为2729字
14.第111~120回,改动字数为1122字
15.前八十回改动字数为15537字,后四十回改动字数为5967字
16.程甲本出版时间为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农历是乾隆56年腊月初三,公历1791年12月27日
程乙本出版时间为乾坤“壬子花期后一日”,农历是乾隆57年二月二十三,公历1792年3月15日
俞平伯在《谈新刊《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中写道:
“因甲、乙两本,从辛亥冬至到壬子花期,不过两个多月,而改动文字据说全部百二十回,有二万一千五百余字之多,即后四十回较少,也有五九六七字,这在《红楼梦》版本史上是一个谜。。。。”
这段文字的信息,我想,俞平伯的“据说”就来源于这里吧,因为伊藤漱平统计的120回改动文字为15537+5967=25104,正是“二万一千五百余字之多”,“5967”正是俞平伯说的“五九六七”。
看看这些数字,觉得有用就转载吧。谢谢各位网友。
附【伊藤漱平简介】
伊藤漱平,日本爱知县人。文学学士,国立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二松学舍文学部教授,日本中国学会评议员,东方学会会员,现代中国学会会员,中国语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翻译家、研究家。是日本有广泛影响的红学家,优秀的教育家,同时还是位出色的翻译家。他热爱中国文学,有着近50年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涯,《红楼梦》研究在他的事业与成就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伊藤先生,1925年10月20日生于爱知县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位学者,酷爱中国书法,崇尚宋明理学,注重思想道德礼仪文化传统,对中国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加上天资颖悟,他自少年时就萌发了对中国文学和书法的浓厚兴趣。他牢记父亲“要学习中国文化,就得先学习中国书法”的教诲,每天坚持练习学写中国字,写信也用毛笔;中学时期,他已能熟练地背诵和书写不少唐诗和宋词。这期间,他父亲曾赠给他一方精心雕制的“致良知”砚以鼓励。明代学者王阳明提倡“致良知”,意思是追求优良的道德智能,实际上就是道德的自我完善。当然,父亲赠“致良知”砚,既反映了他对儿子的期望,也是他个人严于律己的写照。家庭环境给了他极大的影响。因此,伊藤先生禀承父意,毕生把“致良知”看作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致良知”也成了他思想与行动的力量源泉。(按:伊藤漱平的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