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尧叟击壤,谁与同声?

(2015-01-05 13:40:58)
标签:

教育

军事

情感

文化

育儿

分类: 塔主原创
    《红楼梦》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在奶妈王熙凤关于“内人”、“外人”一段论断后,紧着一段文字:
【文本】贾琏此时没好意思,只是讪笑吃酒,说“胡说”二字,“快盛饭来,吃碗子还要往珍大爷那边去商议事呢。”凤姐道:“可是别误了正事。才刚老爷叫你作什么?”贾琏道:“就为省亲。”凤姐忙问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凤姐笑道:“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未有的。”(《石头记》第十六回)

    这段文字后,现存多个抄本都有基本一致的夹批“于闺阁中作此语,直与击壤同声”,在己卯本与庚辰本中还带有“脂研”的落款,如果"脂研"就是"脂砚",那么这条批语基本确定为脂砚斋所留。
“击壤”一词出自晋朝的皇甫谧(215~282)的《帝王世纪》,前些年国朝搞“夏商周断代工程”,《帝王世纪》一书反复被提及,大家肯定不陌生,其中“帝尧陶唐氏”云:【(帝尧)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置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掌四岳。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乃以尹寿、许由为师,命伯夔访山川谿谷之音,作乐六章,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歌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有於我哉!”】
      大致意思是说,天下太平时期,百姓没有太危机的事,一次帝尧看到一老头在路上击壤,有人提醒应当回避,老头说道: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挖井喝水,种田吃饭,帝王与我何干呢,尧也许没有发怒,而是感觉自己的国家实在是太平盛世。
      “直与击壤同声”一批,脂砚斋意思是说清朝的太平吗?
       从《石头记》思想内涵来看,作者不会为清人歌功颂德。要说清人皇帝皇恩浩荡,实在令人不解。
       大约是晚清孙渠甫《石头记》的索隐,认为元春省亲是南明朱由菘的称帝,这到是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从“倒过来看”的原理,省亲是皇妃回家,倒过来看,就是大观园中走出来一个帝王。当然“倒过来看”并非一定如此牵强,但是,这里“同声”问题得到了解决,作者表达江南依然歌舞升平的南明初景就很自然。
      其实作品在此节表达含义也许正是如此。
      在第二个九回单元,也就是10~18回,写红白两件大事,如果白事,我们确信是崇祯之丧,另一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就当是对应的弘光南京称帝,崇祯死后,能让作者感到振奋与激动的必然是南明的崛起。
      大观园的设置,只为“葬花”,而设置省亲情节,只是一种新鲜开题,或者说是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这从本回批语就能清楚用意:“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处,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甲戌本)
     所以,“尧民击壤”的典故,脂砚斋批注,最有可能的“同声”是南明初春的美好感,而不是清朝的“皇恩浩荡天下太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