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我的“三批《红楼梦》”留意到,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第82回里,关于“十独吟”的组诗中,有我刻意点评的第一首《朱淑真》与第九首《崔莺莺》和第十首《杜丽娘》,尤其是第一首《朱淑真》,批评为“此诗具备《红》诗韵味”,《红》自然就是《红楼梦》,这首诗具备红楼梦的韵味,言外之意,沿袭着《红楼梦》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一喉二歌。
我们看看这首诗:
朱淑真
詩魂恨斷鏡妝殘,良人意薄醉誰管。
孤雁聲嘹寒侵被,春衫有淚登眉山
怎么看到一喉二歌的内涵呢?
朱淑真南宋女诗人,号幽栖居士,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歙州,《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人。生于仕宦之家。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其实从“朱淑真”名字看去,作者着眼一个“朱”姓才女,以“真”影射“祯”,从而达到让读者明白作者真正目的是写朱由检。
“詩魂恨斷鏡妝殘,良人意薄醉誰管”,看似是对朱淑真境遇与心情的描写,其实却含有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
“良人”本是夫妻之间互称,但人们多理解为女子队夫君的称呼,与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有着密切联系。
张籍自创的《节妇吟》云: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石头记作者正是借助张籍的乐府诗歌,把读者从朱淑真的幽怨引领到对明亡的悲悼。从朱淑真的身世联想到朱明的崇祯王朝的结局悲惨和凄凉。
“孤雁聲嘹寒侵被,春衫有淚登眉山”这一句就更加穿凿,“春衫”笔锋直指“暮春三月”,1644年的三月留下汉人多少泪水不学赘述,只看这“登眉山”,眉山在哪?
素有“进士之乡”的眉山,远在四川,无论朱淑真生活在安徽海宁还是浙江海宁,一生未见有涉足天府之境印记,朱淑真的事迹,后人多数不甚清楚,即便王士祯笔下有专门的传述,让后人知道她号“幽栖居士”,但其他内容也多是托词和发挥,即便如此,也没有“登眉山”记载,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时代,若说她登眉山,必然是一生中一大事,而其幽怨的一生,很难判断有这样一次游历。
其实作者就是以“眉山”代“煤山”,“登眉山”正是暗写崇祯朱由检殉国于煤山。
所以这里一喉二歌韵味,与《红楼梦》前八十回是一贯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任何后人伪作都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不管其他几首情况如何,这《朱淑真》一首,当出自《石头记》原文。另外几首情况,我会陆续跟大家分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