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学的误区(一)(节选自拙著《梦断天涯》)

(2014-10-30 02:22:49)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塔主原创
 那么不久以后北京出现的庚辰本,不有是给胡适带来了铁证吗?
  也是两个
  第一条:75回回前批“乾隆21年五月初七日对清”
  首先大家认识一下,这句话是不是脂砚斋批语,然后在说“脂批证明”
  先看图:
  1.第74回结束处:
 红学的误区(一)(节选自拙著《梦断天涯》)

2.翻过来是空白
3.新页面,空白页反正面
4.第75回开始
 红学的误区(一)(节选自拙著《梦断天涯》)

那条批语是在新空白纸上,正面写的!
  这是平衡那张空白纸,而不是回前批!
  回前批都是在回前一页!而这里,是抄书人的笔记与涂鸦!看看图:
 红学的误区(一)(节选自拙著《梦断天涯》)

抄书人的涂鸦,被邱华东之流用做“脂批”证明xxxx,完全是糊弄不明真相的读者!根本不是脂批,还要“脂批证明”,只能说明自己不光是无知的,也没有真正查阅古籍基本风貌就歇斯底里了。
  乾隆21年是1756年
  而庚辰本在原书八册中每册卷首都注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自第五册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庚辰是哪一年?
  要么是1700年,要么是1760年
  大家说,这个本子里写了庚辰秋月定本,又有“乾隆21年五月初七”,那么抄书人对清的是1700年本子还是对清了1760年本子?只要是1756年可以对清1700年东西,不可能对清几年以后的本子,一个定本也说明是稳定稿子传抄中。
  只要你不脑残,那你就不要怀疑这是康熙39年的定本!
  时间不可能在那个时代被穿越到未来!今天也不能!当然你要嘴硬,这是后人加的。
  既然是后人加的乾隆21就够不能作为成书时间的标志,曹雪芹被定为生活在这个时代是靠不住的!
  再看庚辰本作为第二个铁证证明胡适猜测作者是曹雪芹的”脂批” 《石头记》第52回:
  【文本】一时又命:“歇一歇。”一时又拿一件灰鼠斗篷替他披在背上,一时又命拿个拐枕与他靠着。急的晴雯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再熬上半夜,明儿把眼睛抠搂了,怎么处!”宝玉见他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庚双夹: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
这里 “按”是“按语”,相当于“按:”
  正确的标点是:“【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
  长期以来,红学界用此回<按“四下”乃寅正初刻,“寅”此样写法,避讳也。>批语断定,作者是曹寅后代,把这条批语也当做“脂批”,实际抄书人很明确加了一个“按”,表明是按语,是抄到这里自己认为曹雪芹是曹寅孙,并没有混淆脂批
  这不是脂批,怎么说“脂批证明xxxx”?
第26回——【文本】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没意思,笑道:“谁知他‘糖银’‘果银’的。”
  所言忌讳跟这大情节,岂不自相矛盾乎?前文如此作践竟不忌讳,此处何以避讳起来呢?
 我们梳理一下相关“寅”字或者敲几下的内容看看: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文本】劉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劉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甲戌双行夹批:细!是巳时。〗
  “是巳时”才是脂砚斋口气,也不是为避讳谁。52回“自鸣钟响了四下”处“批语”是按语,完全是抄录人自己猜测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官扬州府”
  【文本】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延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趿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平儿便请起来梳洗。及收拾完备,更衣盥手,吃了几口奶子糖粳粥,漱口已毕,已是卯正二刻了。
至寅正”文章这么早地方就直接说寅正,此处未见忌讳一“寅”字,偏52回自鸣钟敲四下,抄书人胡思乱想写了一条按语,说是忌讳。本身就是荒唐!给红学带来更多的荒唐。
  51回【文本】
  晴雯因方才一冷,如今又一暖,不觉打了两个喷嚏。宝玉叹道:“如何?到底伤了風了。”麝月笑道:“他早起就嚷不受用,一日也没吃饭。他这会还不保养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宝玉问:“头上可热?”晴雯嗽了两声,说道:“不相干,那里这么娇嫩起来了。”说着,只听外间房中十锦格上的自鸣钟当当两声
  难道也是避讳?抄书人可笑甚也!红学家可笑不堪
  要是“当当当当”响下去,耍猴敲锣一样,还不知要把所有古人都忌讳了 。
  有第69回【文本】贾琏又搂着大哭,只叫“奶奶,你死的不明,都是我坑了你!”贾蓉忙上来劝:“叔叔解着些儿,我这个姨娘自己没福。”说着,又向南指大观园的界墙,贾琏会意,只悄悄跌脚说:“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天文生回说:“奶奶卒于今日正卯时,五日出不得,或是三日,或是七日方可。明日寅时入殓大吉。”
  这里“寅时入殓”那还不知直接咒骂了这个狗日的“寅”字?
  把不是脂批楞说成脂批,吓唬那些从不看原本,也不动脑筋的读者而已,这铁证连块豆腐的硬度都不如。
  如果曹雪芹真的是曹寅后人,真的姓曹,他为何对姓曹的人那样的辱骂?难道大家不记得作者怎样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批判曹操的?
  楞给曹寅找出这个孙子,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