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学家要重读小学了

(2014-10-14 02:23:04)
标签:

育儿

教育

文化

分类: 塔主原创

红学的荒唐有一个表现在于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断句,断句目的用心险恶,下面看一段文本和批语:


【文本】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前影,谁堪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条批语因为胡适荒唐标点,而篡改了作品的作者与批书人地位,正确的标点应该是:"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这样曹雪芹的地位定位到润色人!跟作者关系彻底分离,曹雪芹是严绳孙化名。

这段批语本来用意和内涵是说雪芹在润色过程,加了很多诗歌,这个地方的诗歌和书中其他地方所加,用途差不多,除了丰富了原著,还有借着书本被传抄而传播了雪芹诗歌的意思,同时强调的是雪芹不是《石头记》或者《红楼梦》作者!

     严绳孙长于诗歌,而旧小说典型特征就是情节中经常夹杂诗歌散曲,润色此书,必然发挥自己特长,所以作品中他增加了很多自己的诗歌,所以作诗在这里,引起脂砚斋的感触,表明了严绳孙润色作品并流传自己诗歌的用意。经过胡适标点,作者就成了曹雪芹。显然胡适的“
中亦有传诗之意”狗屁不通。
这要是小学交作文,老师直接判为病句,语法结构错乱,语义不达,但不知道红学家为什么就不反思一下,楞把“此”和“书”给标在一起,前文流畅地表明了雪芹是《红楼梦》作者,后文连小学常识都不顾了。
     古人没有标点,每个人在反复都能自己读出的东西,但经过新文化运动以后,各种古籍重新出版就出现了标点符号,这条甲戌本独特批语,是胡适公布,大家也就不在意这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了,认真研读的读者又是走马观花,根本没用心,也就给红学忽悠国人留下了广阔空间。
                                                          红学家要重读小学了

甲戌本此批“书中亦为传诗之意”,一个“为”字表明了“雪芹”写诗在书中的目的,而胡适改为“有”字模糊掉了雪芹用意,红学篡改实在令人发指!红学家们,要不要从小学再重读一遍呢?
                                                        癸巳端午九峰真人于松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