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义《题红楼梦》三首80回后诗与吴祖本后28回关系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塔主原创 |
由于种种不明原因,不朽巨著《红楼梦》实际只传出了80回文本,我们现在看到的120回本,后四十回来历十分复杂,内容与框架都不能与前80回衔接,显然是有很大问题,因此探究佚失后文是自《红楼梦》(《石头记》)传书以来,古今红迷与学者的高光点,对于广大读者,也期待真实的小说结局。
清人富察明义在《绿烟锁窗集》中收录了20首《题红楼梦》七绝,并在这些诗前留下了令人激动的小序“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由于他说“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是所有文献中,唯一记载曾看过后文抄本的人,尤其是最后三首诗的记载,非后人所见内容。
前十七首诗,早在吴世昌时代,就有了比较出色的论证,虽然周汝昌等人,在这十七首诗上并非完全一致认识,但却是也肯定了前17首诗是现存各本能见到的情节,细节上出入并不重要,因为大家毕竟都能看到前面文本,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分配这些情节、人物与诗歌的对应,昨天我转发了代表人物吴世昌解读的20首诗歌对应文本,核心摘要如下:
二
二十三回以后
恰红院中姐妹活动
三
二十六回、三十回
宝玉至潇湘馆问黛玉病
四
二十七回
宝钗扑蝶,细节不同
五
三十回
宝玉往访黛玉,二人对泣
六
今本无此故事:“错认猧儿”
七
五回
与今本细节很不同
八
二十回
宝玉与小红梳头(今改为麝月)
九
二十八回
蒋玉菡的茜香罗给袭人系腰
十
二十六回
黛玉到怡红院,未进去,宝钗先在
十一
三十五回
金钏投井后,玉钏恨宝玉
十二
三十五回
宝玉哄玉钏共尝荷叶汤
十三
六十三回
怡红院夜宴
十四
三十四回
黛玉添病,情节不同
十五
不能确指
笼统咏凤姐,无具体情节
十六
七十八回
睛雯夭亡,宝玉写芙蓉诔
十七
三回
黛五初到贾府与宝玉共同生活
十八
八十回后
葬花词成谶,黛玉垂危、亡故
十九
末回
故事结束,宝玉返归青埂峰下
二十
末前一回
宝玉从狱神庙出来,黛死钗去
下面我们看看网友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后三首:
清人富察明义在《绿烟锁窗集》中收录了20首《题红楼梦》七绝,并在这些诗前留下了令人激动的小序“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
由于他说“
前十七首诗,早在吴世昌时代,就有了比较出色的论证,虽然周汝昌等人,在这十七首诗上并非完全一致认识,但却是也肯定了前17首诗是现存各本能见到的情节,细节上出入并不重要,因为大家毕竟都能看到前面文本,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分配这些情节、人物与诗歌的对应,昨天我转发了代表人物吴世昌解读的20首诗歌对应文本,核心摘要如下:
题诗次序《石头记》
回次
故 事 情 节
一
二十三回
总叙大观园的活动背景
下面我们看看网友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后三首:
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知。
起卿沉痼续红丝
第十九首:
莫问金姻与玉缘,
聚如春梦散如烟。
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
纵使能言亦枉然。
纵使能言亦枉然。
第二十首:
王孙瘦损骨嶙峋。
青蛾红粉归何处?
青蛾红粉归何处?
惭愧当年石季伦。
第十八首,“伤心一首葬花词
似谶成真自不知
安得返魂香一缕 起卿沉痼续红丝”这是吴祖本后28回中的林黛玉,《葬花吟》中,黛玉唱到“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而吴祖本中,正是交代了黛玉这个悲催接驾:灾难袭来,由于自己中计不慎致死小红,又怕遭贼人玷污,为保全名节,自缢与槐树,可谓“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葬花词谶语变成现实。由于混乱,她被紫鹃放下的尸体,直接就丢在那树林里,大观园一片混乱,直到一年以后宝玉才发现妹妹尸骨,确实“他年葬侬”无人!
“安得返魂香一缕”这个情节就不要解释,正是对应《牡丹亭》中杜丽娘还魂几乎一样的故事,杜丽娘是还魂,因而复活,而黛玉是“返魂”与宝玉一见,终不能成为现实,“返”字精准地用到了极致,直接定位了第九十九回
《林黛玉还魂证前缘
贾宝玉展裘触旧情》:宝玉念罢耒文,忽然黛玉香魂再现,并告知自己已经无泪,又把前世今生说清,“咱们好歹是团聚了”,至此,连最后一句都不用太多解释了——
“起卿沉痼续红丝”,“起卿沉痼”,黛玉生前最后时刻就是精神大震,也已经无泪,现在再一次告诉宝玉自己再也无泪了。“续红丝”是指续缘分,正是“好歹是团聚了”。
第十九首:“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
这是“金玉缘”的概括,金姻指的是宝钗与宝玉的结合,埋葬黛玉尸骨以后,二人终于悲境中皆为夫妻,后宝玉不忍宝钗庸俗而出走,玉缘是指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他们婚约已定终未能圆房,从此分别阴阳相隔,即便“团圆”也是幻灭,所以不管钗黛都是一场春梦,“ 聚如春梦散如烟”是对文本诗句“妆台鸾镜事已空,碧草寒垄情似烟”的升华,最后的结局正是说石头回归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起卿沉痼续红丝”,“起卿沉痼”,黛玉生前最后时刻就是精神大震,也已经无泪,现在再一次告诉宝玉自己再也无泪了。“续红丝”是指续缘分,正是“好歹是团聚了”。
这是“金玉缘”的概括,金姻指的是宝钗与宝玉的结合,埋葬黛玉尸骨以后,二人终于悲境中皆为夫妻,后宝玉不忍宝钗庸俗而出走,玉缘是指宝玉与黛玉的爱情,他们婚约已定终未能圆房,从此分别阴阳相隔,即便“团圆”也是幻灭,
解读一下:“馔玉炊金未几春”这是说吃喝得如何奇妙,也就是繁华好景不长,没几年就彻底败落,所以就有了第二句“
王孙瘦损骨嶙峋”,宝玉沦落到骨瘦如柴凄凉处境。第三四句:石季伦为何感到惭愧?当年斗富遭死,他那么多女人,也只一个绿珠算是为了自己殉情,而贾府那些美女怎么样了呢?“青娥红粉归何处”这是说明她们的处境,或死或逃或失踪,但是,我们看到吴祖本那样震撼的结局:弱不禁风的林黛玉,组织家人抵御流寇,林红玉不畏强敌顽强抵抗,平儿为幼主巧姐丢了性命,茜雪舍生忘死从嶽神庙救出宝玉,还有那震撼的小丫头霁月“ 我一弱女子,杀一贼寇足矣”,相比之下,一样大宅门,石崇比起贾宝玉,他是自惭形秽,所以“惭愧当年石季伦”。
这整个是后28会主要情节的概括与抒发!
这整个是后28会主要情节的概括与抒发!
吴祖本《石头记》纹丝不错地对应了富察明义被公认的最后三首《提红楼梦》,当今的红迷学者,谁能早一日相信这个吴祖本呢?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哪里来的“会芳园”
后一篇:林黛玉生活原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