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护珠塔主
护珠塔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719
  • 关注人气:6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发现石头记抄本之8条精彩批语

(2014-10-03 02:29:32)
标签:

文化

分类: 塔主原创
听说天津的“庚寅本”要出影印了,心情十分期待,虽然没有目睹抄本风采,但我把所有的庚寅本批语早已灌入自己的《红楼梦》文本里。一直不敢评论,怕的就是被人讥笑:吹什么呀,你见过庚寅本?
既然本子要发行,那么这些批语就会公开化了,下面我把眼睛里看到最最精彩的8条批语,逐个跟大伙分享
这是一本除甲戌本以外,唯一带红楼梦旨意的抄本,抄本的一条眉批跟甲戌本十分相似,甲戌本“当日,地陷东南”一带页眉,有这样一段狗屁不通的批语:
【引】〖甲戌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奈不遇獭头和尚何”,“是书何本”,“甲午八日”,整个就是一文理不通的照抄照搬的抄手画出来的文字
当然大家看到的各种版本脂批本依照靖本记录,调整得比较通顺了。
庚寅本的发现,补充了一点空白,也带来不少意义,这一段有类似的眉批:
【引】〖庚寅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獭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何书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獭头和尚” 这个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改成“癞头和尚”,没有说明,只有期待影印本了
但另外两个烂地方有了变化,
是书何本----是何书本幸
这地方靖本是“是书何幸”可见这个本子母本大有来头,非简单抄误,甲戌本也非简单狗屁不通,是传抄过程的讹误
第三处:甲午八日--甲午八月
靖本为“甲申八月”
确定了甲戌本伪劣的次序之低不言而喻
暂不说到底是甲午还是甲申,只说这条批语的麻烦,比较另外一条批语:
【文本】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甲戌双行夹批:妙文奇想!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風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笔写之,不但唐突阿凤身价,亦且无妙文可赏。若不写之,又万万不可。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風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甲戌眉批:余素所藏仇十洲《幽窗听莺暗春图》,其心思笔墨,已是无双,今见此阿凤一传,则觉画工太板。〗〖庚寅侧批:妙文奇想!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風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笔写之,不但唐突阿凤身价,亦且无妙文可赏。若不写之,又万万不可。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風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此批原鹤轩本在贾琏笑声之下,因以补此。庚寅春日对清。〗平儿便到这边来,一见了周瑞家的便问:“你老人家又跑了来作什么?”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

 
【批语】〖庚寅侧批:妙文奇想!阿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風月”二字之理哉?若直以明笔写之,不但唐突阿凤身价,亦且无妙文可赏。若不写之,又万万不可。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略一皴染,不独文字有隐微,亦且不至污渎阿凤之英風俊骨。所谓此书无一不妙。此批原鹤轩本在贾琏笑声之下,因以补此。庚寅春日对清。〗
这条侧批是补入的,明确补入的时间:庚寅春日
而且提到了“鹤轩本”出处,那么我们可以说,甲戌本的底本与“鹤轩本”十分接近
而这个本子庚寅本是什么底本?肯定不是鹤轩本!!但很多侧批和眉批一定来自“鹤轩本”!
再看一条批语:
【文本】接着,便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了【庚寅双夹:伏史湘云消息】【庚寅眉批:松轩本中“伏史湘云”四字,系正文仍误抄也〖甲戌侧批:史小姐湘云消息也。〗
【庚寅眉批:松轩本中“伏史湘云”四字,系正文仍误抄也】这个批语就太重要了,一位置上,他是夹批,说明是第一次抄写,原貌是夹批,因为人不可能在抄写以后挖出个空挡加夹批,而〖甲戌侧批:史小姐湘云消息也。〗,告诉我们,甲戌本抄写这里的底本,没有这个批语,而是抄成后在这里添加了侧批,这种添加,就是各种本子比对后填入的,从这个眉批我们发现:这个抄本比对批语的除了鹤轩本,又冒出了松轩本,至于松轩本是不是立松轩这个就不能望文生义了,爱怎么猜测就怎么猜测,我给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庚寅本至少来自三个以上的底本对清和抄配
接下来就是“甲午”带给红学的大麻烦,既然是庚寅本,抄本末页有“乾隆庚寅春阅”确定了抄成时间或者底本时间,明确标出了乾隆庚寅抄成信息
乾隆庚寅,我昨天查了一下时间,发现了很重要信息,那是1770年,而落款“甲午八月”的批语,说明在抄成对清后就有了“甲午八月”,甲午,按照红学家算的时间,那就是1774年,红学家就看不到这个重大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了。
其实这个甲午或者甲申,他是上一个甲午或甲申,也就是1714年或1704年,红学想不到作品成书的时代是早于自己至少60年的,这样直接否定了曹雪芹作者说的时间是红学不能接受的,红学最大时间限度曹雪芹出生在1715年!!!
下面再看我要介绍的第二条批语:
【文本】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庚寅侧:与后文雨村下场遥遥相照】【靖眉:庙了结文字伏下,伏又千里线。胡卢字样起,胡卢字样结,盖一部书皆系胡提之意也!知乎?】〖甲戌侧批:至此了结葫芦庙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线。起用“葫芦”字样,收用“葫芦”字样,盖云一部书皆系葫芦提之意也,此亦系寓意处。〗【蒙侧:口如悬河者,当于出言时小心】当下言不着雨村。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

 
【庚寅侧:与后文雨村下场遥遥相照】直接点出雨村下场!这里是门子被发配,与雨村相对,就和大家看到的第一回“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以及吴祖本结局丝丝相扣了
这比“伏线千里”的甲戌、靖本批语更加通透,即便没看过吴祖本,也确信贾雨村扛枷锁的结局
第三条:
【文本】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甲戌侧批:妙图。〗【蒙夹批:妙画】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庚寅双夹:以人名而渐入梦】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
    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

在没有这条批语时,“嫩寒锁梦因春冷,〖甲夹批:艳极,淫极!〗”和“芳气笼人是酒香。〖甲夹批:已入梦境矣。〗”,甲戌本的批语是十分难解的
有人问我“我怎看不到淫极?”,我都很难直接回答,只好用蒙古本或者戚序本这里的情况:
蒙古、戚序本,此处两条批语为一条夹批“艳极,淫极,已入梦境矣”搪塞敷衍,也就是糊弄,实际也看不到艳在哪里,淫在何处,更不知咋就入梦了

【引用】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庚寅双夹:以人名而渐入梦】
这个夹批很重要,也就是更早的抄本,这里有夹批,夹批总是更原始的,从“秦太虚”开始理解入梦,真是循序渐进引导读者,原来是“渐入梦”!迷惑多年的问题就开始看到了光亮。
第四条:
【文本】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甲戌侧批:细极。〗【庚寅双夹:寓言、极细】
除了侧批夹批对本子先后意义,这个批语远远高出了甲戌本的含糊,“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甲戌侧批:细极。〗”这样往往理解为写景状物工笔细腻。

而“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庚寅双夹:寓言、极细】”只多了“寓言”二字,就让人豁然开朗,这里不是写物!!所谓力透纸背这就是了.
第五条:
【文本】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甲戌侧批:是哄小儿语,细甚。〗〖蒙夹:是哄小儿语气。〗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甲侧:为前文“葫芦庙”一点。〗〖庚寅侧:为前文“葫芦庙”一点点醒。〗
〖庚寅侧:为前文“葫芦庙”一点点醒。〗同样是“闷葫芦”,甲戌本只是“一点”,如蜻蜓骗舞大有轻描淡写之意,但庚寅本多出“点醒”就让人轰雷掣电,一下明白作者“葫芦”的用义,当然你若还不相信红楼梦是骂清悼明作品,那再就是鼻孔插电极高压放电你也醒不了
第六条
【文本】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甲戌侧批:自批驳,妙极!〗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甲戌眉批:妙!设言世人亦应如此法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松批:甲戌墨侧:此结是读红楼梦之要法】【庚寅侧:此结是续红楼梦之要法】
甲戌本说此结是读红楼梦之要法,庚寅本则说:此结是续红楼梦之要法
这就头疼了,是读还是续?,只因抄写过程,都是相同偏半边,意思都能讲通,这里说明一个问题:这两个抄本,在抄成以后,用其他本子抄补配入更多批语时,手拿的本子十分接近
第七条:
【文本】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甲侧: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庚寅夹:此作者意,为何意耶?与宝玉之从胎里带来的一块通灵玉相映。成何拟意?为与数十回后之文伏脉,乃千里伏脉之笔】【松批:脂砚斋此言甚露】【戚序(蒙府)夹批:热毒二字,画出富家夫妇图。一时遗害于子女而可不谨慎。】
 
【庚寅夹:此作者意,为何意耶?与宝玉之从胎里带来的一块通灵玉相映。成何拟意?为与数十回后之文伏脉,乃千里伏脉之笔】,这是一条夹批!也是一个美妙得无以伦比的夹批,“乃千里伏脉之笔”就是强调了薛宝钗的阴毒无比,直灌小说后回薛宝钗的阴险毒辣,没有吴祖本后28回,这条批语永远不得正解!
另外一条,也是知情人或者网络中最爱炒作的一条:
【文本】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甲侧:不知比“群芳髓”又何如?〗【庚寅侧:黛卿之香系自身草卉之香,宝钗乃食草卉之香,作者是何意旨,余亦知之】
【庚寅侧:黛卿之香系自身草卉之香,宝钗乃食草卉之香,作者是何意旨,余亦知之】我并不觉得这条批语的奇特,这批语的深刻,无非能体现宝钗吃掉黛玉,这个内涵是可以通过宝钗吃冷香丸直接理解的。我以前就跟大家说过,真正惜花人,是黛玉,宝钗不但不喜欢花草,而是吃尽百花精髓,是吃花人,是消灭具有战斗力量或者精神的意思,宝钗最后至黛玉于死地是必然。跟着红学起哄,他们说好就喊好,会失去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红学是无知的!
大家要学会自己认识批语或文本,以上我在影印本未出之前,从网上搜来诸批,精选8条即兴跟大伙分享,希望“吴八点”能给大家带来点启发,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