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涉及曹雪芹的四个诗人(二)

(2014-09-28 05:35:11)
标签:

文化

分类: 塔主原创
清代涉及曹雪芹的四个诗人(二) 
二、永忠 
爱新觉罗.永忠(1735—1793),满洲人,清宗室,爱新觉罗氏。字良辅,号渠仙,又署臞仙、栟榈道人、延芬居士,多罗恭勒贝弘明子,袭封辅国将军。喜书,遇奇书异籍,虽典衣绝食必购之归。诗、画、琴、书,皆精妙入格。书法犹劲,颇有晋人风味。墨梅、竹石,及小景颇佳。有《延芬室集》。
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永忠写下了《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三首:
                    一   
        传神文笔足千秋,
        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
        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
       儿女闺房语笑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
        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
        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
        争教天不赋穷愁。
          二三两首,是小说内容有感而发,可以放一边去,我们只讨论有意义的的第一首,只有第一首,对红学看去最有意义。这里的曹雪芹,肯定与红楼梦有关无疑,但是,诗人说的很清楚“可恨同时不相识”,他根本不认识曹雪芹,那么不管怎样说“同时”,百分之百源于道听途说,这种道听途说的“同时”,是不严谨不科学的,因此要以此作为“铁证”只有像红学家一样,生搬硬扯“逻辑推理”而来,可以算是大胆设想了,却找不到证据,也就等于根本没有论证,更何况,这里的曹雪芹,是“曹候”,地位身份,都不是红学所说的穷困潦倒的曹雪芹,即便是生活在鼎盛时期,曹家江宁织造也只是内务部五品大员,连其祖宗也没享受过侯爷待遇,这个“曹侯”用尊敬来解释就显得牵强,用实义解释就更不靠谱。对一个道听途说的诗人,有感而发的作品,这是几个诗人中,最不能作为证据的证据,因为确定爱新觉罗永忠一切关于曹雪芹的了解,都是传闻而来。

三、张宜泉 
关于张宜泉介绍,稍后讨论,先看他的与曹雪芹有关的东西

1.怀曹芹溪
似历三秋阔,同君一别时。怀人空有梦,见面尚无期。
扫径张筵久,封书畀雁迟。何当常聚会,促膝话新诗。
2.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雨色,墙颓可见补云阴。
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拽杖过烟林。
3.题芹溪居士 原注: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 
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4.伤芹溪居士 原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谢草池边晓露香,怀人不见泪成行。北风图冷魂难返,白雪歌残梦正长。
琴裹坏囊声漠漠,剑横破匣影铓铓。多情再问藏修地,翠叠青山晚照凉。
 清代涉及曹雪芹的四个诗人(二)

这几首诗发现于杨钟羲的收藏《春柳堂诗稿》, 《春柳堂诗稿》里的《怀雪芹溪》《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题芹溪居士》和《怀芹溪居士》。被红学认为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关。首次影印发现时,作者简介为“《春柳堂诗稿》,清张宜泉撰。宜泉汉军旗人。他的一生经历,还有待查考。”
《八旗艺文编目》的编者恩华沿袭了杨钟羲的说法,于《八旗艺文编目.别集五》写道:《春柳堂诗稿》,汉军兴廉著。兴廉原名兴义,字宜泉,隶镶黄旗,嘉庆己卯(一八一九)举人,官侯官知县,鹿港同知。恩华关于兴廉的简单介绍,是本之于杨钟羲。杨钟羲的《白山词介》卷三写道:兴廉原名兴义,字宜泉,汉军镶黄旗人,嘉庆二十四年举人,官侯官令,升鹿港同知,工画。
由于与曹雪芹有关,自然也对周汝昌等人带来极大兴趣,周汝昌、徐恭时等人空喊觉得无力,就翻箱倒柜寻找与搜集信息,结果一无所获,最终还是跟《春柳堂诗稿》内容,推测了“张宜泉”的一些生平外,再无其他进展更无啥可信资料充实。最后得出“细审全书,知作者为张宜泉,不必名兴廉,终身无功名,晚年以教馆课徒为生”这样简单而含糊的结论。
 这样也能牵强解释诗人为何还能跟曹雪芹是朋友,因为红学的概念里,曹雪芹死与1763年,张宜泉是1819年举人,能在1763年与曹雪芹有交集,起码也要十五六岁,这样忘年交还是牵强说得过去,但是,后面发掘的史料红学就显得为难了: 
光绪二十一年的《台湾通志》:
兴廉,字宜泉,汉军旗举人。咸丰八年,由闽县擢任鹿港同知。教士如师,爱民如子。比三年颂声载路。同治三年,复来任;值戴万生乱后,鹿港兵防未撤,月饷费数万金。兴廉广为设法,义输不足,则以廉俸弥补之。如是三年,军无乏用;而善后事宜,亦无不办。以实心行实政,民受其益,商旅无怨言。皆兴廉之力也(《采访册》)。
《台湾省通志》则稍简化,其“人物志,宦绩”有:
兴廉,字宜泉,汉军旗举人。咸丰八年,由闽县擢任鹿港同知。教士如师,爱民如子。同治三年,复来任;值戴潮春役后,鹿港兵防未撤,月饷费以数万金;经费不足,藉义输以为挹注;再不足,则廉捐俸银以弥补之。如是三年,军用赖以无乏;而善后事宜,亦次第举办;商民感之(据《光绪台湾通志》)。
《清宫月折档台湾史料》所载奏折中所述计有:

(一)同治二年九月“鹿港同知兴廉激劝局绅等接济铅药,俾无缺误”(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丁曰健奏)
 (二)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一,“鹿港同知兴廉所派局勇三百名出剿诏安厝。”(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曾玉明,丁曰健奏)
(三)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三,“同知兴廉,知县凌定国报称督同绅团转连剿竹子脚、海峰仑等庄,彰邑至斗六之路已通。”(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徐宗幹奏)
(四)同治二年十一月初十、十一日,“鹿港同知兴廉前赴宝斗,传谕七十二庄乡民出堵官地厅地方,以断斗六溃党逃入番地之路”(同治三年正月廿七日,丁曰健奏)
(五)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八日,“飞调鹿港同知兴廉就近派勇入城,协同防守”(同治三年六月初三日,丁曰健奏)
(六)同治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同知兴廉,义首廪生洪钟英、贡生陈如璧、吴联辉,拟保守备陈云龙等调集番屯,堵截龟仔头通番要路”(同治四年二月二十九日,丁曰健奏)
(以上资料,台湾刘广定先生提供,参见其文《<春柳堂诗稿>的作者试探》)
这样张宜泉就麻烦了,年龄得拉长到120岁以上才能有这样跨度,所以红学只能像蔡义江为代表的一样,空喊着刘广定先生所论证的不是同一个人,又引证作者自序“想昔丁丑礼部试,我皇上钦定乡会小考增设五言排律八韵”,这个科考,周汝昌找到了历史时刻,那是乾隆22年正月事情,这就更麻烦,乾隆22年正月参加科考,“其孙张介卿”可以算是现代人,跟杨钟羲是同时代人,怎么也不会有乾隆22年就能乡会小考增排律的事。
所以这本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写成,跟红楼梦一样,都是红学家给安插而已,然后在用安插的作者作品,证明曹雪芹存在的时代。
同样与敦诚兄弟一样,关键一个问题是,这里没有和红楼梦作者有联系,只是与曹雪芹这三个字有联系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